散文

滇行漫记·沙溪呀,沙溪

2020-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者无疆tj

行者无疆tj 文/摄影

(大理的沙溪古镇入口处)

一寺一台一座门

一桥一院一街尘

(街景一幅)

寺,是兴教寺

仅存的白族"阿吒力"寺院①

以古画、古树、古建闻名

白族画匠张宝,绘佛祖为女相

慈悲而柔美,世所仅见

一幅《太子游苑图》,鲜活了

南诏、大理国的宫廷秘史

庭中古槐苍郁,在斑驳岁月

殿上梁柱支撑,恰遵循木经②

(兴教寺)

(壁画《南无降魔释迦如来会图》中佛祖绘作女性相貌)

台,是古戏台

那建筑分三层,底为商铺

中作戏台,顶是魁星阁,将

生活、娱乐、信仰融为一体

物质并精神着众生

锣鼓点儿伴着骡马嘶鸣

脸谱上洋溢着村夫笑容

(古戏台的藻井)

门,是东寨门

沙溪寨门三座,东通大理

西达盐井,北至藏区,其中

街子门(东寨门)最具代表

土坯砌极古朴,门洞只容二马

略促狭,较之门内的宅院

似显寒酸。但在清野中白云下

是历尽沧桑的厚重,连通滇藏

兴盛贸易,门槛不能太高

(古老的东寨门)

院,是欧阳家

寺登街西北,三家巷顶端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并附带马店和花园的宅院

就是欧阳家,沙溪望族

这里儒家文化浓郁,在照壁

门窗、神龛、檐头,精雕细刻

各种鸟兽花草,寓意并传承

儒家耕读诗书的悠久文化③

(欧阳大院,精美的木雕,云南保存最完好的佛堂)

(门楣诗:“问我归心向何处,三分周孔二分庄。过客不需频问询,读书声里是吾家。”表达了主人追求与崇尚汉文化的思想。)

桥,是玉津桥

出城里许,便是那座石桥

它几经毁建,历300年而犹存

远连山野,近枕清流

桥上的“鳌头鳖尾”目送过

劳作的身影,青石板的凹凸里

打磨过骡马的蹄痕,那是

茶马古道上不可或缺的链接

时与时,人与人

(远眺玉津桥)

(玉津桥的石板路)

街,是寺登街

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

也是沙溪古镇的中心

街面红砂石板铺筑,马店客栈

林立,古戏台和兴教寺

围合出的四方街,搬演着

“二月八”的太子会④

(寺登街入口)

(右图为太子出行,左上图扮作太子的小朋友,左下图是盛装打扮的白族女子)

沙溪,古朴而安静

你是过客,但有家的感觉

找个院子呷茶,找条巷子看花

找位嫂子唱一曲白族凋

找片林子纵马,找个铺子淘货

找颗星子去夜话,找到坝子

上的沙溪呀,芳草天涯

(寻古觅幽的拍照女孩)

注释:① 阿咜力。梵文“Acarya”的音译,是阿吒力教的意思,为佛教密宗的一支,约在唐朝传入云南大理,元、明之后逐步衰落,主要修行方式有诵咒、结印、祈祷,有“三密”:语密(口诵真言)、身密(手结契印)、意密(心作观想)之说,曾是西南地方政权南诏与大理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② 《木经》。兴教寺天王殿,其高低长宽尺度与梁柱之数,与白族木工匠艺所遵之《木经》歌诀中“九五出六,用墨逢六”之数相合,是研究古代白族建筑工艺的宝贵实物资料。

③ 欧阳大院。大门上雕刻有“欧脉钟灵地,阳光丽普天”的嵌字联,寓意“欧阳天地”。用马、羊、虎、犬四种动物的雕刻门楣,分别旁题:处事忠为主、为人孝作先、节乃见志坚、心直义能全,以对应儒家忠、孝、节、义四种传统美德。照壁上绘有“务农为业”和“读书生涯”等众多人物山水画。照壁中间“六一家声”四个大字则道明大院主人与欧阳修有世系关系,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④ 二月八的太子会。沙溪将阴历二月八日定为“太子会”(太子即出家前的释迦牟尼),初六迎太子,初七诵经拜佛,初八“太子游四门”,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传统重大节庆。

(蓝天白云下的沙溪老街)

(那张春笺,小鸟柳条,真有味道)

(钩织,编花辫,串珠,鞋垫,大嫂的生意)

(古色古香的庭院)

(檐头多美)

(白族民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