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读书听书

2020-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千白莫

最近多了一项工作之后似乎读书的时间开始减少,但我当然不会怨工作耽误了读书,显然我还没有更紧张起来。《2666》,我刚刚读完了其中的第一个故事。这个时期同时还在读屠格涅夫的《烟》,两个故事自然没有相关联的地方,我也没打算把它们放在一起说。同时我还一直在听《乱世枭雄》的评书。简单地说,一个是大学教授们的故事,一个是俄国贵族里的故事,还有一个是讲张作霖的故事这个应该是更多人知道的。学院、贵族和江湖,放在一起看还挺有趣的。读者(听者)可能在一天之中感受到了三个不同的纬度的生活,而它们会合起来作为这一个人———也就是合成了我的材料,和现实生活发生着关系,作为我自然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切换自己的脑子,这对我是种他人不太容易理解的乐趣。若想未来生活过得好,主动选择复杂与深刻还只是低配。这个“好”本身就是复杂至极的标准,并且难以用语言说明。好比在这三本书之间腾挪,不过又何止三本书呢。这个感觉我说不好,但可以具象到电影上,我想到了一部片子,是王家卫导的《一代宗师》。

说说评书吧,我特别喜欢。它会让我在这个整体“文明”、“讲礼貌”的社会氛围下保持着一丝野性,这很必要。不过随着各种发展以后,和市井生活很贴近的传统艺术也越来越绿色,慢慢开始如《七龙珠》里刚刚学飞的人物脚渐渐离地了(为什么联想到这个?),新的东西似乎不是那么好听了。不知道我的感觉是否贴合真实,比如书、戏曲、评书等等这一类东西还是老的越来越好听,能听得出弦外之音,如鲁迅在字缝里看到“吃人”二字。今天的各个领域里的作品除了歌颂以外很少看到入木三分的东西了。以前我听过一位老师说过小说的话题,说小说家们其实根本不用坐在家里编故事,直接写现实就非常好看了,当然了,只不过现实里大量的东西是不能写的。起个头忘了,本想聊聊评书噢,再说回来。我尤为喜欢单田芳的评书,倒不是因为他独特的嗓音。以《乱世枭雄》为例,故事应该大体上与史实相近,并在基础上做了诸多文学处理。我喜欢的主要原因还是喜欢他塑造出的这个人物,除了老生常谈的“有血有肉”或“把人写活了”之外,更喜欢张作霖(评书中的而非史实的)的匪气、反抗性和英雄气概。通常,东北人提起张作霖来也都是称赞的,是我们东北的代表人物。同时,倒也引起我对史实上的张作霖的兴趣。曾经读过唐德刚先生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看来借机要再读一遍了。评书吸引我的地方按俗语说就是不装13,尽管是高度概括的艺术形式,但真实、直接。听书讲古虽然是下里巴人的玩意儿,但若是有心人自然也能听出世间沧桑,剖析出诸多那虚伪下的真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