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里,带劲地活着
我想是三轮车的女主人为了5块钱拼命喊叫乘客的劲头和样子。触动我写下以下这些文字。
某个周末,我在松岗桥底等车去东莞看爸爸。周末的公交车无疑就是个塞满土豆的铁箱子,加上售票员热情又粗鲁的招呼声,周末的公交车绝对不是出行最佳选择。马路此时对任何车都是公平的,千万豪车,几万的代步车,享受的一样的待遇。从深圳到东莞长安的车很多,但是我想都没想爬上了一辆三轮车。当然坐三轮车也不是靠谱的做法,无疑是拿着自己的小命在秋千上荡。但三轮车里的拥挤和公交车的拥挤不同,至少空气不是浑浊的。
三轮车的车型有大有小,我那天坐的那辆车属于比较大一点的,可以坐下9个人。开三轮车的是一对年纪较大的夫妇,女的大概50岁左右,男的年纪稍长一点,两个人都有点胖,穿着很普通,可以说是符合我们这个阶层的穿着。我坐上去的时候,车里面已经有5个人了,加上我6个。我也是因为看着人凑得差不多才坐上去的,不想等太久。
男的负责开车,女的负责喊叫乘客。分工很明确,也配合得很好。一旦哪里有大群人出现,男的就开车靠过去,女的就紧跟车后去招揽乘客。他们的这种默契,无疑是几十年生活的磨合。
也许是因为女人喊叫很卖命,以不放过每一只苍蝇的精神招揽这路过的任何的路人,很快就有两个小伙子上车了。车上还剩一个座位。也许是因为那天的天气还不错,也或许是因为坐在车上的人都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所以也就索性等那女人招揽最后一个顾客,谁也没有催着开车。其实,我们能看得出他们的担忧,因为招揽久了,坐在车上的人肯定会抱怨,脾气大的还会直接走人。不过那天坐在车上的人都比较宽容,给了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再挣5块钱。
那女的在松岗桥底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早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出来我们谁都没和他们急,所以也就更拼命地去挣那不知揣在谁兜里的5块钱。
女的奔走在各个路口,看到哪里有人了,立马跑过去招揽行人坐车。因为人比较胖,女的因为奔走的比较快,加上上了年纪,几个回合下来她明显有点气喘吁吁了。不过我们也能看出她的目标:要把剩下的一个空座填满,这一车还可以再挣5块钱。大概5分钟过去了,最终那个还是没有出现,那5块钱还是揣在未知的某个行人兜里。其实他们也知道,应该开车走了,虽然我们谁都没催他们。
最后男人发动了车子,但是这还不是结束,他们依旧没有放弃那可能挣到的5块钱。桥底的站台较长,男的慢慢地开着车,女的跑在车子后面,不停地招揽在站台等车的乘客。女人吃力奔跑的姿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在现实面前虽然很渺小,为了生存这么个东西需要很拼命,但是现实在这些人面前也不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因为不管现实如何残酷,人总能让自己活下去,而且还一直想更好地活下去。有种想要更好的“希望”或者叫“欲望”的东西支撑着一切。男人也在大声喊叫“长安”“长安”,女人一直跟着三轮车跑到到站台外的树下,一路喊叫“长安”“长安”“还有一个位。马上就走”“长安、长安...”。
最后那位乘客还是没有出现,我看到那个女人脸上也没有太大的失望。最后男人说,走了。女人虽然有点不甘心,但是还是平静地目送着三轮车走了。然后我看到,她又转身加入了下一波喊叫声中,这个胖胖的女人的背影很快被人流卷走。
只是那不绝于耳的喊叫声“长安”“罗田”“塘下涌”,在松岗桥底的嘈杂里悠远绵长。说不上好听,但是力道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