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心理

再疼,家乡和父母都在血肉骨髓里

2022-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赵可爸爸

对家乡对父母思念的惆怅,早已经不是因为回不去了,而是回去了以后,记忆里的过往,情感中的温度,和现在再也无法毫无滞涩的顺延和连接,有时候甚至会互相冲撞的让人心里生疼。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他在父母都走了之后,不自觉的回故乡的次数越来越多。但每一次回去,感觉到的都是失落和感伤,人、事、物皆已面目全非,就算能找到一点点痕迹,其上也已经依附不了多少内容。

但越是如此,心里的那点渴望反而越强烈,就怕越久不回,曾经就越没了印记。

我也一样,虽然家乡父母尚在,可每一次回去,走在城市里,也已经是满眼的陌生和茫然失措,不敢寻找。而父母,因为日渐一日的衰老,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在发生阻挡不了也改变不了的变化,和记忆里的他们,年复一年的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偏差。

不是不爱,不是不念,不是没有辗转反侧,就因为离开了,从此就像在那天画了一条线,在时光中画了一条线,日子虽然一天天的过,时光虽然照样流淌,但这条线的前后,已然完全不同。

对父母对家乡,我们是不愿意接受变化的,从离开那一刻起,之前我们体会和参与的一切就被我们自动定格,好的坏的都是美好,多的少的都是全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它们打包带往远方,慰籍我们因为走的太远而无法得到安慰的灵魂。

但我们走了,时光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执念而停留,那一边的一切照样在延续自己的生活轨迹,萌发生长枯萎,爱恨交错平淡,少年青年老去。

家乡在时光中或新或旧的消磨,父母在时光中或急或缓的暗淡,记忆里的一切,也都在时光中或多或少的流散,唯有自己,在远处,死不接受的固执。

这是宿命,是生活的残忍或者奖励,因为我们的生命里,至死不渝的东西不多,而家乡和父母,恰恰是其中最重要的两样,放不下,丢不掉,割不断,如血在肉中,如髓在骨里。

这是不由人意愿的支撑,如果这两样没了,我们在远方的所有幸福,都会大打折扣,名不副实。而有了这两样,我们即便在远方的暗夜里哭泣,在异乡的泥泞里挣扎,也不会彻彻底底的绝望,也不会失了所有的路径和方向。

所以,即便知道家乡和父母都变了,甚至淡了没了,我们还是会顽强的把它们刻在心上,哪怕再也不见,哪怕只剩了一个名字,我们也不会承认它们消失。

这是我们一生中,唯一不会妥协和磨灭的执念,因为我们不敢让自己生无来处,去无所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