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导论读书关于基督教和基督徒以及基督

以斯帖记导论——一场酒宴的拯救

2018-12-03  本文已影响31人  卓仁爱

引言

以斯帖记的正典地位一直受到挑战。因为它是由众多宴席组成的文学经典,文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神字以及神的约。因而有人建议将它从圣经的正典中剔除。与此同时,有人则为它的正典地位极力辩护,称它的地位仅此于妥拉。究竟如何我们要如何?我们需要依据几个原则:

1犹太拉比们是否共同接受的,即使有不接受的,后来通过讨论后是否接受它,并将之放入正典中?

2它在教会历史中是否发挥正确的作用且被广泛接受?

3圣灵是否证明它的存在是符合神的心意的,笔者相信所有圣经的正典的形成有神自己灵的选择。

通过上述的决意,个人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传统,认为它 的正典地位是稳固的。

一、本书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匿名的,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公布自己的名衔可能会遭来横祸。我们几乎确定,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犹太人,至少是一个非常懂并热爱犹太文化的人。另外,我们发现作者也甚了解波斯王宫的点滴,因而有人猜测作者就是末底改。 以斯帖记故事的开始时间是公元前483年,因而故事的发生是在以色列人第一次被掳归回和第二次归回之间。然它的成书时间却不详。

二、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一个看似风平浪静的斗争年代,亚哈随鲁王(公元前486-465)的任意妄为给他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随便设摆宴席,让群臣在酒宴中迷失方向,让以斯拉和尼希米受尽苦楚;他因为一时的气愤填膺就将他的宠后瓦实提给罢黜了,随后效法一千零一夜的昏君,每一个晚上选择不同的女子侍寝,他为了让自己的情感生活不太寂寞戕害了多少无辜的少女,最后他落情于哈大沙,成为替代瓦实提的人,至于亚哈随鲁有多少爱哈大沙,后面有没有继续猎艳计划,至今没有定论。亚哈随鲁不仅如此,他随意升任哈曼(非波斯人)为他的丞相,让其肆意妄为,差点让以色列再一次惨遭灭族。还好末底改审时度势,让哈大沙在关键时刻冒险紧急觐见这个昏君,宴请哈曼,最终乾坤颠倒,最终哈曼自己落入自己设的架子上,以色列人成就普珥日的胜利。

三、本书的架构

酒宴是本书的核心词汇,首先从一场乱战的酒宴开始,弄的人心惶惶;其次,是哈曼的宴席弄得以色列人人自危;接下来是以斯帖的两次迷魂宴,让哈曼在迷魂中丧命;最后是普珥节胜利之后的以色列胜利宴席。这也许就是人生的一场课程,起承转合,步步惊心,然后反应犹太民族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顺神,则荣,悖神,得耻。

国王的酒宴(1-2章)

哈曼的酒宴(3-4)

王后的酒宴(5-8)

最后的胜利之筵席(9-10)

四、本书的特点

以斯帖记整本书没有提到过神,但我们从字里行间处处感受到神的存在和作为,上帝是历史的主,君王的心在他面前如垄沟的水,随意流转,一切看似凶险,处处彰显神的全能,化不可能变为可能。

以斯帖记没有涉及到旧约的任何一个条款,但它并不脱离神约,上帝纪念他和以色列百姓的约,并且在以色列百姓快要罹难时,不计前嫌,伸手拯救她们。更让我们兴奋的是,上帝和百姓建立了一个约的新记号——普珥节。普珥(puru),就是哈曼掣的签,引申为签约的意思。

本书同样反映了当时波斯王宫的情况,有人认为那是文学描述,随着考古的发现,越来越发现,那些记载可能是真实的事情。这也说明本书是千年中神自己的彰显。

本书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讽刺,就是事情的结果和事情的预期往往不相符。哈大沙进入王宫成为王后,是出乎所有人的以料;哈曼以为所有的人都应该拜他,结果末底改却唯独不拜;以色列人似乎依旧注定成为待宰的羊羔,最终成为屠羊的“凶手”;哈大沙的酒宴表面上是为了高抬哈曼,实际上却为哈曼敲响了丧钟。

五、本书的钥节

斯4:16 “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

死就死吧是以色列人的无奈,也是以色列人的信心。

以斯帖记的成功,预示一套定律:即使以色列人经历濒临灭绝,但他仍然可以靠神得救,犹如大卫说,我虽然经过死荫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在我敌人面前为我摆上宴席。这不是历史的偶然事件,这是历史屡试不爽的常态。今天我们从新约和教会历史的角度看,这个定律同样可以适用于教会。将来神会在天家为我们摆上宴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