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物语文艺调频随笔散文

寂靜,或有回響

2022-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雨中葳蕤
上海梁老师的照片

寂静,或有回响

生活又被按下暂停键,这么熟悉,这么无奈。测核酸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早起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天还没亮,我已经测完回家了。生活忽然静了下来,原本宅家的人,有了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而我恰恰觉得,人最最需要学习的正是与自己的独处,能偏居一隅,寂静地生活。

网课,每天只有一节语文课。但工作量并没有减少,毕竟班主任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手机上批阅作业是很费眼的活儿。尽管这样,还是尽力批阅,哪怕复学后还要再度批改。像不像,你在梦里走了很远的路,其实没有留下一个脚印。每天关注孩子们是否健康打卡,是否认真听课、完成作业,有没有阅读。关于读书,可谓是用尽心思,想引导孩子们能够走进书页里,一起去领略文字的美好、思想的力量,一个人可以走多远,其实和他读了怎样的书有关。无论你生活在何处,首先你是活在自己的意念里,建设一个更好的自己,才是首要。而你的思想几乎决定了你的选择和你要走的路。有人说,性格即命运。我是相信的。因为你的见解,你的个性,你处理事情的方式,简直渗透到你生活的每个点滴里,直至最后,因为“这样的你”,所以有了“这样的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履历”,成就了“这样的你”。哪怕是生活突如其来,令人措手不及,也有你在方寸之间的坚守或转身;哪怕是要面临和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只要是你仍活着就无法逃避。

读白俄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手时间》,一部访谈录,里面有战争,有爱情,有死亡,有沉重的话题,也有生活的甜味,连同孤独和幸福。“整个历史中,人们只是活过了,而不是生活过了。”说出了多少人在时代洪流中的伤痛和无助,但是又有谁会真正在意一个渺小的个体呢?除了自己,那个在伤痛里苦苦挣扎的自己,直到他能独自走出伤痛的阴霾,继续未完的人生。看上去风平浪静,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经过了怎样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时代的一粒尘土,放在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山。但是又能怎样呢,除了面对,还是承受。而作家的写作是责任——因为这是属于一个时代而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年轻一点时,意气风发,心中充满豪情壮志,以为远方很远,未来很美。而活着活着,感觉理想大都相去甚远。我们都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一个小小的分子,能安顿好自己的生活已经不易,这份生活里,有工作,有孩子,有老人,有爱人,有日复一日的尘俗琐事,有挥之不去的灰色和感伤。想起书里引用了亚历山大.格林的一句话:“不知怎么,未来并没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也许终其一生,我们的奔波都只是在路上。尽管我们以为自己在靠近所谓的“开满鲜花的彼岸”。

春天一点一点地抵达。我仍是喜欢这样的语言,内心里的希望多于失望,快乐多于悲伤。很多年以后,我还像那个刚毕业的孩子,忠于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的召唤。而时光也馈赠予我,遭遇和经历,使我成长,催我老去。而这我早已不惧,因为青春在我亲爱的孩子身上延续,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粲然的孩子在奔跑,阳光洒满她的道路,一样地,也无私地匀在我生命的每个角落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