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收纳方法
日本的收纳技巧,从来都是令人惊叹于各式各样的收纳,将房间的角落,柜子之间狭窄的区域,甚至于墙面上,都被利用起来打造成了收纳的地方,甚至还出了相关的书籍来教导大家如何更快捷的收纳物件,令人叹服的同时也生出疑虑:为何我们复制不了日本人的收纳?
原因有三:
一、过分的囤积。不合身的衣服,早已不可用的数码产品,以及一些琐碎的零件,把自己的家拱手让给了各种不同的物件。你觉得空间不够大的同时,也表示着你的家都被囤积的东西所覆盖,自己的生活空间被一挤再挤。
二、剁手氏族。现如今的电子商务发展过快,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买买买的同时,也间接导致了自己拥有一大堆无用的物件却不知道怎么处理,想着这东西我都没用过就这么丢弃掉太可惜了。直至生活被乱七八糟的东西所吞噬。
三、盲目且无效的整理。我们对待收拾房间的态度一向是把所有东西都放起来,不能放起来的就放柜子上,茶几上,在放不下就只能任由他安静地躺在地上,等下次整理的时候再给它找个位置。
或许是刚从物质匮乏的年代挣脱出来,“不囤积东西生怕再回到那艰苦的年代”这个想法刺激了我们父辈,从小就被家里灌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我们自然也变得囤积东西。房子是固定不会变化的,但是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增加,每次整理出一堆废品却还要思考哪里能安置下。这难道不是一种病态?
是时候改变生活方式了。
我们可以学习日本人收纳整理的经验,让自己的房间也能够变得干净整洁。
日本人收纳有三点:断、舍、离。
断:拒绝不需要的物品。当你在网上或者商城里看到什么促销大减价,满多少减多少之类的消息就觉得“啊好便宜我要买”、“不买估计就吃亏”,抱着这种心态去购买,回家之后才发现这东西买过来毫无用处,只能丢在一旁期待它到有用处的那一天。
舍:丢弃不要的物件。比如这件不合身的衣服,那件早已破烂的裤子,过多的生活必需品,大量不用的塑料袋,充斥着你的生活。那些你认为留着还有用的东西在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了生活垃圾的一部分。如果觉得东西丢掉可惜可以考虑捐赠或者二手市场出售。
离:远离那些你所不需要的东西。生活中的事情就跟新陈代谢一般,总归是有相见与离别。我们对待物品的角度应该是从“这个东西适合我吗?”、“这个东西对现在的我有没有用”这样的观点出发,来决定这件物品的去留,而不是“这个东西还能用”、“现在不能用不代表以后也不能用”,要记住,是你过日子不是你的东西在过日子。
“断舍离”能够很好的处理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要的“垃圾”,让我们从繁多的物质中解脱出来,达到简单生活的一个层次。但是在这丢弃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丢弃这个环节,丢弃一件两件,算不得什么,若是丢弃的太多,变回犹豫不决,不敢下决定,丢弃掉之后也会马上反悔。所以我建议大家每隔一两天就丢弃几件衣服,在长久的坚持下下,把衣物能够从家里请出去。
我相信很多人会怀疑:如果“断舍离”真有你说的这么好,那为什么它没有在国内流行起来,甚至于日本那边的人也有很多是房间脏乱差,根本就收拾不好的情况。
是的,这是事实,在创造出收纳技巧的国度——日本,大部分人依旧生活在“垃圾堆”里,这一切,因为什么?或许是人的怀疑心里,认为“断舍离”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带来简单的生活,或是因为不自信:我这么懒惰的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吗?亦或是拒绝:我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很好,我不想改变也不愿意改变。这些不同的心理活动,都将“断舍离”拒绝在外,不愿意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如同洪水猛兽般吞噬自己的生活状态。
生活总是会迎来变化,正如同我们不曾料想到网购带来的便利,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简单生活的到来?而收纳,就是带领你通往简单生活的钥匙,所以我们不应该抗拒,而是在怀疑的态度中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