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她现在终于有了归宿感
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晴
周五的中午,我约了珍一起吃午饭,姐们两个在她单位附近的一家小餐馆简单相聚。珍现在不吃荤,所以她坚持点了两个素菜,我吃的也偏于清淡,这样吃的很简单,重在聚。
姐妹相聚,格外亲近,我们之间没啥戒备,想说啥就说啥。珍很健谈,说今年她不带班了,做些学校内务工作,我笑说,这下你可轻松多了,她开心的大笑起来。
我知道,珍之前身体一直不太好,一路走来颇多周折。边聊边吃的时候,她说,近年来,自己身体越来越好,而且,现在才有了归宿感。
01
我和珍从初中开始认识,一同考上当时县城唯一的重点高中,一同考上省的师范大学,她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又回到家乡那所唯一的重点高中当老师,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起点。
那时的珍有干劲,科班出身的她业务功底硬实,人又正直,所以深得学生喜欢。但珍刚直的个性也让她有些吃亏,初出茅庐,难免有时锋芒毕露。当时很多还是教过她的老师,而她的直属领导——教研组长萧大侠也是个刚直不阿的人,据说有一次考试监考(交换监考),有学生作弊,珍坚持了自己的做法,由此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关系微妙起来。
加上那几年,她刚新婚不久,就发现老公居然和一个有夫之妇“来往”,眼里揉不进沙子的珍毅然打掉腹中的胎儿,选择离婚。并选择离开家乡,去了外地的一所大专学校任教。
02
那时,我们虽然同城,但彼此见面不多,各自都在忙活自己的生活,我也面临工作调动,生育女儿,忙的昏天黑地。后来,听说珍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小王,并结婚生子。
小王当时在珍老家的一个乡镇机关任职,为了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珍从那所大专学校调回到乡镇的一所普通高中教书,夫妻俩同在家乡的镇里工作,总算初步安定下来。
珍是个有思想,有经营头脑的女子,一边教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搞着自己的小经营,听说承包了一块地搞养殖,学校领导由此对珍有些看法。加上珍在单位爱站在群众一边,有时会跟着工会主席找领导的“茬”,所以虽然业务功底扎实,但却不受领导“欢迎”。那位领导恰好是我们初中的化学老师,有次我遇到那领导,他还专门在我面前嘀咕,后来我委婉劝珍,但珍说的振振有词,她认为对的就坚持。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区的高中学校进行整合,珍所在的高中合并到了城区的一所普通高中,这样,珍再次回到了城里,而小王仍在乡镇,夫妻再次分居两地,儿子超跟着珍在城区就读。
03
就是在这段时间,珍再次面临她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第一次婚姻的变故,也许都没有打垮她,但面临青春期儿子的她,却觉得倍感艰难。
那时,珍几乎一个人带着孩子,小王工作忙,一周回来一次。儿子上初中后,叛逆明显,各种“折腾”。每次遇到珍,她都在诉说儿子的种种不听话,在学校早恋,特别爱花钱,要买牌子的衣服等。我劝解珍,吃穿方面,孩子要,尽管买就好了,只要不是乱花钱。但珍说超根本没法控制消费,有多少钱花费多少。
后来,我劝他,这个阶段,如果孩子不听你的,不亲近你,你就稍微退后,让孩子爸爸靠前比较好。儿子后来升入珍所在的高中就读后,小王也顺利调入城区,七年前,珍开始自学心理学,和儿子的沟通更多的交给小王。
也许是接触了心理学,懂得了如何更好的尊重孩子,和孩子沟通,慢慢地,珍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有次,我在路上遇见她,问超在大学怎样?珍说儿子后来去大学读了一年就退学了,我惊讶不已,但没细问原因,珍反而淡定地说,退学就退学吧,不强求他。
04
近几年,我慢慢发现珍的变化,脸上有了光泽,每次见她都精神焕发的那种,还特别忙。我说你忙啥呢?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开过工作室(后来因为场地问题没继续办),常去给别人讲座,跟着老师们到处学习,还建了自己的学习群等等。她是喜欢并沉醉到自己的爱好中,这点我很为她高兴,毕竟,她终于有了自我认知的变化,从内而外地生发出自信阳光的一面,几乎没了抱怨,有的是一种通达。
吃饭过程中,珍讲的比较多,讲她以前很自卑,现在很自信;讲她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讲她现在才终于有了一种归宿感......我静静的看着她,是的,珍现在的身心比以前快活多了,她的老胃病好多了,她懂得给自己调理身心,日子越发地顺遂起来。
儿子超虽然没读完大学,在经历创业失败后,现在又振作起来,开了一家养胃饭馆,还谈了个女朋友;小王现在区直一家机关忙碌,稳重寡言的他是珍的坚强后盾。珍常笑说,他俩是各忙各的,互不干涉。其实我知道,小王很支持珍的工作室建设,开业那天,我也去祝贺,看见小王居然也去帮组织活动,期间还亲自参与下场活动,夫妻俩配合默契。前几年,珍还在老家建了一栋别墅,我笑她是又想打回农村,爱折腾。她说,其实是老家的地段比较好,她兄妹几个一起共建的。
如今的珍,终于有了归宿感。这种归宿,不应是物质上的富裕,我理解的是,心安即是归宿,珍现在应该是深深感受到了那种内心的富足和安定吧。
心安即是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