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

净心

2018-08-30  本文已影响87人  祎言

     

净心 --《人生最美是清欢》之思索

        前后历时近一年,终于听完了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对于林清玄先生的最初的印象,是小学三年级时的那篇课文《和时间赛跑》,年少时看着天边即将落下的太阳,总要在太阳下山之前跑回家,赢得和太阳的赛跑。简单的场景,简单的画面,将“一寸光阴一寸金”诠释地淋漓尽致,那时年少的我,也对珍惜时间有了最初的朦胧的直观感受。而后,又在语文课上学到了《桃花心木》(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以种树之法,寓为人处世之理,当时也只是很浅显地理解到种树如育人,在不确定性中方能练出真的本事。高中时又学了《种树郭橐驼传》,加以联想,理解稍稍深了一些,以树的的生长过程设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小学时的那篇课文,由事而理,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丝毫没有突兀之感。风平浪静纵然舒服,但长此以往,也会变成一潭死水,倒不如高呼一声“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后来,直至高中,自己的课外阅读总有一种功利性,循着语文课本上的推荐,挑各种世界名著来读(基本都是小说),散文的阅读却很少。到了高二,还是由于高考的需求,课余也开始读一些散文,平时的学习压力也是蛮大的,而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总是那样轻盈,似悠扬的旋律,奏响,引导着迷惘的心去往那静谧的港湾,简单的音符在跳动,寥寥数语,给人以无限的放松,更多了几分惬意。回顾自己高中那些日子,林清玄的文章对自己写作的帮助真蛮大的,只是高考结束后,又把这个放下了。

      又到了大三,一位兄长给我推荐了一个APP,名曰《喜马拉雅》,最开始只是为了去听曾仕强老师对于《易经》的解读,传统文化向来是特别高深的,不投入精力还真悟不到什么,自己努力在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但还是浅尝辄止了。记忆中是在去年9月下旬的一个清晨,偶然间点开了《小千世界》这一篇,大致内容是和一个爱书之人交谈之后的一些感悟。那时还是很忙碌的,听完,一颗浮躁的心在某个瞬间静下来了,文字与西索老师(喜马拉雅主播)那富有磁性的声音相得益彰,音起,更加悠然。之后的日子,也不盼望着更新,心思杂乱时,听一听西索老师播颂的《人生最美是清欢》,很快趋于平静,夜阑不眠时,又听一听,很快进入梦乡,这种效果单单看文字是无法实现的。虽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视觉的冲击更加直观高效,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下,找那么一个瞬间,停下来,细细品味,又是别样一番风景了。喧嚣时,寻找一份宁静;孤独时,寻找一种寄托。

        有位朋友一直坚持听《千里共良宵》这个广播节目,在深夜,在每个不同的角落,一群不同却又有共同诉求的人,听同一个声音,曲终人未散,漫漫长夜,每个人依旧在思索。不觉想起泰戈尔的诗:“世界对你,就好似老奶奶摇动纺车时低声吟唱的小曲,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依稀的梦中惊醒,将窗儿洞开,抛下面纱,走出房门,去迎接命运的安排”。

        生动的文字,听,或者读,总会有一种呼唤,从内心发出,感知自身周边的这个世界。在某一瞬间,也许只是一个音符,亦或是一笔一划,总是改变着我们,冥冥之中,继续前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