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淋雨〕🌹备文沅芷白影选文(简村)春风驿站

齐桓公那些事

2025-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魏治祥
图:网络

写《好大一口锅》时想起齐桓公的。

齐桓公做了很多事,传说中最恶心的事可能发生在一个午后。

那一日,齐桓公吃饱了饭,剔着牙齿与厨师长易牙聊天。齐桓公说:“我这一辈子啊,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清炖的,清蒸的,什么好东西都吃过了,可惜没尝过人肉是什么味道!”

正常人听见这话,要么不适,他想吃的东西令人作呕;要么会当作玩笑,谁吃饱了撑的才想吃那玩艺。

谁知易牙二话没说,回去便把儿子宰了做成一道菜,敬献于齐桓公席前。 

估计易牙还会说:“这是我儿子的肉,清蒸的,他才四岁,嫩着哩。您请慢用。”  

齐桓公品尝着美味,心中大为感动,暗道:“忠臣啊,忠臣啊!连儿子都舍得给我吃,这样的忠臣必须提拔!”  

于是易牙成了齐桓公的宠臣。

吃人肉的故事不是没有,当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路上饿急了,就吃过大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来的肉。重耳上位后要重赏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拒绝了封赏,并带着母亲逃进深山。重耳下令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母子二人被活活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决定每年的那一天不生火,吃冷饭和凉拌菜。那一天,就是后来的寒食节。君臣这一段故事,竟传为佳话。

重耳跟齐桓公都吃过人肉,但本质完全不同。前者是充饥,不吃会饿死,后者是好美食吃得太多,实在想不出吃啥,对人肉产生了兴趣。最不是东西的要数易牙,为了讨好君王,清蒸了自己的儿子。这是题外话。

管仲劝齐桓公别宠信易牙,说这种人连亲生儿子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大王。

齐桓公不听。不仅不听,还抱怨管仲多管闲事;不仅抱怨管仲多管闲事,还想起当年差点被他一箭射死,心头拱得要命。

当年的事,说来话长。

齐国是周武王分封给姜子牙、姜尚的诸侯国,是当时数一数一的大国。公子小白乃姜尚的第11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按顺序,王位本来没他什么事。僖公传位于长子襄公,襄公一上台就瞎整,把好好的齐国弄得乌七八糟。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其母卫女也,鲍叔傅之。”

齐襄公曾在醉酒后杀死鲁桓公,又与鲁桓公的夫人(即自己的妹妹文姜)私通,多次随意诛杀臣民,沉迷女色,还屡屡欺辱大臣。他的弟弟们担心灾祸牵连到自己,于是二弟公子纠逃往鲁国——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女子,由管仲、召忽辅佐他;三弟公子小白逃往莒国——小白的母亲是卫国女子,师傅是鲍叔牙。

据说还有别的版本。鲁桓公应邀到齐国访问,夫人文姜当晚却留宿后宫。第二天鲁桓公弄清了真相,当即给了文姜一巴掌。齐襄公担心造成国际影响,把妹夫灌醉,派大力士彭生送他回旅馆,并于半路上扭断了他的颈椎。鲁桓公的长子庄公继位,齐襄公想,我是舅舅我怕谁,懒得遮遮掩掩了,索性公开住进了妹妹的行宫。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你说这齐襄公还是个人吗?杀了妹夫,跟妹妹那啥,这就是个禽兽。害得两个弟弟旅居国外避祸,生怕城门失火。

内乱果然暴发,公孙无知宰了堂兄齐襄公自立为君,大夫雍廪又宰了公孙无知,齐国没有“公”了,形成了权力真空。按正常程序,八辈子都别想继承王位的小白看到了希望。

老二公子纠,也瞄准了那把“公”才有资格坐的椅子。兄弟二人赶紧回国,可谓日夜兼程。

半路上小白碰到了截道的——公子纠的师傅管仲。管仲一箭射中他的腰带,差一毫米,就不是腰带而是腰子,当场就挂了。小白急中生智,赶紧倒下去装死,躲过一劫。公子纠听说跑在前面的三弟已经挂了,立即改赶路为散步,不急了。小白顺利夺得王位,本来想秋后算账报一箭之仇,结果听师傅鲍叔牙的,对管仲非但不计前嫌,还委以重任。君臣同心,终成霸业。

话说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即位,那时的远大理想是称霸天下,到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会盟上被尊为霸主,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花了整整34年的时间。公子小白哪年出生,史书没有记载,推算起来,成为霸主的他至少也是五六十岁,按当时的平均年龄,已经是老年人了。

功成名就,大权在握,年龄不是问题,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首先是刷霸主的存在感,每年都要会盟,召开国际性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欣赏小兄弟们毕恭毕敬的表情。

其次,其次就是没有其次,除了开会,好像想不出还有啥值得亲自过问的事,按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关丁的说法,齐桓公索性把政务全部交给管仲,自己一三五逛窑子,二四六出门打猎,当甩手掌柜,端的自在快活。

一三五的说法比较夸张,但齐桓公好色却是事实。按周礼,诸侯只能“一娶九女”,就是娶一个正妻,八个小老婆。齐桓公是谁呀,霸主了嘛,规矩对他来说形同虚设。“明媒正娶”了三个正妻,分别是王姬、徐姬和蔡姬。王姬是周王的女儿,另两位也是诸侯的女儿,出身高贵。三个正妻显然不够,还有六个地位仅次于夫人的宠妾,括号,享受正妻待遇,括转来。三加六等于九,应该够了吧?不够。具体还有多少,史书没有详细统计,只说是佳丽无数。齐桓公出游,满满一车全是美女。按理说后宫美女应该够了,然而那是家花,不好路边的花香,于是才会“一三五”。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齐桓公很快便引来了小人。

还不止一个小人。

是团伙。

最先认识的是来自卫国的开方。名字挺怪的是吧,重耳,介子推,公子纠,小白,春秋时期的人名都怪,怪他的,接着说。开方是卫国有继承权的公子,喜欢到齐国嫖娼,正好遇到了有共同爱好的齐桓公,二人一见如故,成了哥们。开方索性不回国了,专门帮齐桓公拉皮条。

易牙,有说是太监竖刁介绍进宫的,是当时最顶尖的大厨。还有人说他请齐桓公吃的那个儿子是新生儿,比四岁的幼儿嫩得多。

团伙的首领是竖刁,太监嘛,毕竟是齐桓公身边的人,更说得上话。

春秋时代,太监一般都是战俘,正常人不舍得割掉小鸡。但竖刁根本就不是正常人,为了接近齐桓公,毅然自宫,谋得了一个太监编制。齐桓公见他如此忠君爱国,勇于自我牺牲,感动得热泪盈眶,对他格外宠信。

小人最大的本事是哄着主人开心,主人想到的,他们想到了,主人想不到的,他们会帮你想到,而且总能搔到你的痒处。你看易牙,齐桓公说是没吃过人肉,无非是顺嘴一提,不一定真的想吃,人家立即把儿子宰了。换了管仲,肯定引经据典,劝谏半天,说这种反人类的行为万万做不得。忠言逆耳,君王当然乐意听顺耳的,于是远君子、亲小人。劣币驱逐良币,就是这么来的。

小人还善于见风使舵,最初只是哄主子开心,随着齐桓公日渐衰老,赶紧在下一代身上下功夫。三人在齐桓公诸公子的争权大战中,上演了一台又一台宫斗大戏。

管仲去世后,朝政很快落在三人手中。

趁齐桓公染病,太监竖刁第一个动手,秘密联络自己支持的公子无亏,同时假传圣旨:“寡人身染重疾,需静养,任何人不准入宫打扰。朝中大小事务,待寡人病愈后再处理。”接着又派兵封锁了整个宫殿。

易牙和开方密切配合,干脆在寝宫外修了个三丈高的围墙,还拿石头堵死了寝宫的窗户,彻底切断了齐桓公与外界的联系。

齐桓公是活活饿死的。

宫外,竖刁和易牙支持的公子无亏与开方拥立的公子潘,大打出手,双方对峙了两个多月,直到齐桓公的尸体腐烂恶臭。

易牙没死,据说逃到国外开了家小餐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