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心智的本质》摘抄

2022-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翁慧

    开放的可能性平面或许是意识的源头,我们能在这里体验到所谓的“初心”,它能将我们从不时出现的、自上而下的过滤器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而自上而下的过滤器会妨碍我们以更开放的方式进行觉察。这可能就是产生行为的神经冲动和行为之间的心理空间,以及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心理空间的内在机制。自上而下的过滤器可能是先前经验的高原和高峰,它们组成了我们建构好的关于世界的经验,从观点、概念直到对自我的叙事经验。当我们能够接触到这一平面时,我们就下降到过滤器之下的水平,进入心智的广阔空间,按兵不动,在行动之前暂停。这令我们能够看得更清楚,从而更全然地活在当下,而非迷失于对过去的在意或对未来的担心。

第七感三角架

  如果心智有主观性,且主观现实和自组织是心智的两个基本要素,那么从许多层面上来说,心智就有关于其自身的心智。无论我们此刻主要被自下而上的导管影响,在不受控的情况下让感官流充满觉察,还是主要被自上而下的建构器影响,其概念化的过滤器在不受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形成并影响着我们的认识和行为方式,我们的意识都会感觉到仿佛有一个“在我们之外”的东西负责掌控。如果我们不再阻碍自己,如果我们有时候允许感觉之流和概念之流自发涌现,那么当我们让观察之流和觉知之流也参与其中而没有尝试主导这些自发过程的进行时,某些有益的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

  未经意识觉察,非意识的能量流便与主观体验无关,但它仍然是真实存在的。这些非意识的能量涨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有些具有符号化价值,有些则没有。因为“有意识意味着你在掌控”的观点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控制感,所以这些非意识的能量流有时可能令人感到不快:我们不仅无法控制它们,我们甚至也不知道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对某些人来说,“在意识之外发生着某些事件”的观点可能是令人感到害怕的。但实际情况并非“意识等于掌控”和“非意识意味着乱七八糟的、不受控制的放弃”。开放性的状态为在场。 在场是通向整合的途径。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心智试图掌控一切涌现,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固化的高原和高峰的出现,从而制约趋向整合的驱动力。这种紧紧抓住掌控感不放的做法可能导致趋向混乱与刻板的结果,而这两种状态表明系统的运动脱离了和谐的、整合式的河流。

    增强监控功能意味着以更强的稳定性感知能量和信息流,如此一来,个体就能以更深、更专注的方式感知到更多细节。许多时候,我们用于感知内在和间性的能量和信息流的“心眼”是不稳定的,其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图景模糊不清,从而也就难以对这种流进行调整。我们可以通过三个“O”来稳定“心眼”,它们分别是“客观性”(objectivity)、“观察”(observation),以及“开放性”(openness)。引导自己的流进一步实现区分和联系。我们如何建立这种意图呢?通过在场来建立。因为整合是复杂系统的天然驱动力,所以有时候我们要做的就只是“把废物清理掉”,或者说为自己让道,从而让整合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场是通向整合的途径”就是这个意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