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回国之旅【出行篇】
每次出行,总是带着一份心情上路, 就像穿着不一样的衣裳。有时憧憬,有时匆忙,有时彷徨.....无论怎样,身边都有值得记忆的风景。它一直在那里,聊以慰藉,只需你用心去体会,且行且珍惜。

❤️
小时候特别喜欢坐火车。从故乡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早期人生的轨迹似乎都是在火车轨道上的慢慢延展开的。那时候的火车很慢很慢,和现在的动车比起来好似乌龟与兔子,但我却很怀念那慢慢的感觉。
那时候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有几种:从甲城到乙城可乘火车或者汽车,从城南到城北,可乘公车,地铁或者出租,从大院东头到大院西头可以骑自行车。
如今人们更加富足了,出行取道空中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相距遥远的城市,性急的人们绝大时候要飞起来而不是在陆地上蹭。这个时代,好像大家做什么都要快,恨不能脱离开地面,摆脱开脚踏实地的感觉。
从那时到如今,火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出行方式。以前在读大学时,记不得多少次挤着买车票,挤着上火车;如果挤上了又挤着坐火车,大部分时间挤着站火车的情形。坐在火车上赏着窗外一闪即过的风景是我的乐事,无论多累也舍不得合一下眼。耳畔还时常传来餐车叫卖声。
以前的出行体会是不论走到哪,坐什么车,周围总是吵吵嚷嚷,想要一席之位总是要抢。很多时间要花在排队上面,而且还不能保证排了队就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
八年没回去了,那种喧闹的车水马龙似乎离自己很远很远。回去之前反复构想了在各个城市之间穿梭的情景,那种久违的,不得已的喧闹和拥挤。常常想如何游刃有余地置身于闹市其实是一种很强的生存技能,这种技能对我来说就如高中时候的数理化,给我一万年也不能深谙其道。最好的例子就是出机场时光挤电梯就花了近四十分钟,而我和小妞一直都在电梯侧口,但眼睁着就是挤不进去。那种带娃可以大摇大摆享受优先的待遇回到故土完全消失殆尽了。没人在意你的孩子有多小,行李有很多。
八年前回去时,骑车大军已经逐渐缩水了,想着兴许过几年将会很难见到骑车人了。这次回去骑车一族倒是并未成为稀有人士,但很难见到的是骑着自己单车的人,多数都是小黄车或者小蓝车。扫码取车,方便至极。
私家车更多了,而停车场的建设似乎没有跟进,故而乱停乱占的现象还是不少。相比乱停乱占,乱开才是最霸气的。自己的车道走不动了?没关系,直接开到对面车道就齐活了。坐车的我心惊胆战,想象着自己在这样的街道上开车,是断然不敢的,即使开了也会是寸步难行被人嘀不停的下场。
很多马路乍一看的感觉就是个停车场,两边停满了各种姿势的车。行走着的车像个昆虫,寻着目的地的踪迹蜿蜒前行。马路上时而传来长短不一但一律是不耐烦的鸣笛声。
除去这些,印象最深的要算出行的便捷性了,以前出门打个车,便现在变成了出门坐上车,因为可以在家用手机预约滴滴打车,大大节省了等待的时间。车行至哪里还有多长时间到达手机上都有清楚的显示。乘坐公交车也有一样的软件,可以查到公交车离你有多远,时间可以精确到几分几秒。
滴滴打车还包括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等多种服务,为出行的预算和时间提供了多种选择。
❤️
因为对火车的一往情深,乘坐高铁在我心里被提前定为一个旅游的项目,因为我和小妞还从来没有坐过。
事先妹妹在网上把我们一行三人的往返票都已经买好,所以出发前就只把车站换票的时间预留出来。
进站之前看着熙熙攘攘的众生,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以前读大学时候买票,进站,上车的陈旧片段。一晃时间走到了如今,物是人非,火车站依旧热闹非凡。
进了南站才发现,这个新站比预想的要大很多很多,乍看犹如迷宫。看着人头攒动的大厅,不禁再次感慨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再大的空间也有沙丁鱼罐头的即视感。
护照换票机器做不来,要到柜台人工办理。
还好,只排了十分钟的队就轮到我了。售票员拿着我的护照,查看信息后不紧不慢地说:“你这个护照上的名字是拼音,但是你的购票信息上用的名字是汉字,两个不符合我不能给你票。”
我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插曲,一时间有些懵了,问她怎么办,她瞥了我一眼,随手一指:“到退票处退票再买票!”我循着她的手指一看,退票处在人头攒动的云深不知处。我一下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当时只剩下二十分钟车就开了。跑到大厅另一边排队退票再跑回来排队买票,再带着小妞和老母亲进站上车......我心算了一下时间,几近绝望。但行程已经定好,携小扶老不好改计划。于是便行色匆匆飞奔至退票处。排了队,退了票又小跑着奔回售票处,还好只有四五个人在排队,看了看时间还能赶上,心中暗自庆幸。
在大厅中来回穿梭的我时不时瞟一眼小妞,担心她会哭闹,因为她从没见过这么多人,和姥姥也还没熟悉起来。但不到四岁的小家伙一直乖乖地站在姥姥的身边,不哭不闹,仿佛置身于自己的世界。在人海中的她就像狂野山风中静静伫立的山野小花。当时瞬间的感觉是很想抱起她说,谢谢你这么乖,让妈妈可以肆意跑来跑去。
到前面还有两个人的时候,队伍静止不动了。窗口前的一位大姐似乎完全不懂地球语。她与售票员之间的对话像车轱辘一样滚来滚去,碾在我焦灼的心上,我只听见放大的滴答滴答的指针无情度过和自己急躁的心跳。
我真想仰天长叫,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催她说:“大姐,麻烦您快点好吗?我们的车快开了!”大姐不紧不慢地继续着与售票员的无效沟通,看都没看我一眼。定力让我无语。
定力姐翩然飘走后,焦灼万分的我好不容易换到了票。怀抱着小妞,和妈妈奔至检票口。进站后看到车厢号,我又傻了,8号车厢,在巨龙的尾部,几乎甩在站外。我们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上了车,找到了座位,安排好了行李刚刚坐下,车就徐徐启动了。
后来妈妈一直埋怨我不敢插队,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排队上面。我也理解当时那种情况可能确实可以插队。但在海外的这十几年,我本来就不强的争抢能力已经完全退化了,故而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有些顾虑。
这么多年的乘车经验,从未受到过这样的惊险刺激。回程时吸取教训,我们特意一大早就到车站办理出票手续,也预备好退票再买票的结果。结果售票的帅哥二话都没说,看了眼护照直接就把我的票给我了。不知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是个体差异,总之两地的服务态度真是云泥之别。
本来想重温斜倚车窗赏风景的感觉,但往返两次动车之旅,座位恰巧都没在窗户旁边,不禁很有些感慨。动车的座位也不似以前的火车那样面对面,而是面向一个方向,大家少了交流的机会。转而一想,即使面对面,大家多半也不会相互攀谈,而是都各自沉浸于自己的手机世界。
时代进步了,一切都快起来了,虽然大家总吟唱着《从前慢》,但毕竟那已是从前......人与人之间也远了。人们各自奔旅程,匆忙得没有时间与陌生人甚至是与家人闲话家常,毕竟那是闲聊......以前乘火车出行的那份慢心情再难寻觅了。唯愿沿途风景聊以慰藉,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