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二一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选择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作为伴侣?

2018-05-14  本文已影响46人  sharespeak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个外向的人和一个内向的人在一起,一个爱冒险的人和一个喜安逸的人在一起,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和一个铺张浪费的人在一起,一个平常公认的“大好人”竟然是“杀人犯”。

按照武志红老师的课程所述,两个相反的性格特质在同一个人身上是并存的,只是其中一种特质外显出来,与之相反的另一种特质则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该相反特质隐藏得越深,我们就更会找寻具备该相反特质的人作为我们自己的伴侣。

当第一次读到这个理论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他们两个是性格差异很大的一对,从我记事起,他们就经常吵架,即使他们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我偶尔回家一趟,也会时常听到他们的口角。我过去一直纳闷,“为什么他们当初会走到一起?”学了心理学之后,我终于可以解答这一直以来的疑问。

按照这个逻辑,那岂不是性格相反的人往往会走到一起,然后他们走到一起后会发生冲突,从而产生争吵?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两个性格有较大差异的人也能和睦相处、互相体谅,幸福地走完一生。那又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集中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与好友进行了探讨交流,性格差异较大的我们,原来会一言不合就争辩,自从那次探讨交流后,现在我们会在发生冲突之前,停下来,然后换一种对方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沟通,然后惊奇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我们在生活中会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很多情况下冲突是在彼此都不愿意倾听对方心声的场景下发生的,而这常发生在性格有较大差异的两个人之间。

前两天,同事跟我说,她的宝贝女儿在学校不听话,幼儿园老师说,“你家女儿,一点都不像女孩子,坐在板凳上,会把脚架起来,……”。该同事对此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办好。

我告诉她,“在家里,你的女儿处于中心地位,老人大人都围着她转。而到了学校,老师不可能一直以你的女儿为中心,你的女儿感觉被忽略了,想要做出一些行为动作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事情的表象,然后以表象来给人贴标签,进而以偏概全,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其实我们要看到的是事情背后的动机,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

做自己既重要又很困难,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相反的自己,我们总是在寻找镜子背后的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我对话,就学会了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然后一切都归于和谐了。

发生冲突之后,我们面临痛苦的选择,而要解决这份痛苦,不是靠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达到两方的融合,只有实现了人性不同部分的融合,我们才能拥有完整的人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