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电梯里撒尿!”引发的思考
【1】熊孩子撒尿事件
据新浪新闻报道,2月23日,重庆某小区一熊孩子在电梯里向按钮撒尿,导致电梯出现电路故障,电梯门打不开,按键灯狂闪,电梯灯也熄灭,男孩被困。所幸最终男孩被安全救出。
搜狐教育撰文题为“熊孩子和杀人犯之间,只隔着一泡尿的距离。”很多网友对以这个孩子为代表的熊孩子们及其家长们展开了一大波攻击。
部分网友评论:
@呂:不地道的说一句,别那么快救出来,让这熊孩子关久一点,不然不长记性!
@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行为举动就是效仿…
@猴:这孩子太坏了!先不说他这种行为对电梯造成的损坏,就小孩这恶心的行为,让后来进电梯的住户如何下手按楼层呀?
@Mike:损坏器物罪,追究监护人的责任,然后是民事赔偿。
@Jensen:请拘留他14天,然后让他父母把电梯维修钱和搞卫生钱赔了!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之前也发生过。2017年8月3日下午,浙江义乌一名6岁男孩进入商场观光电梯后对控制主板位置撒尿,致使电梯线路板短路,随后男孩坠落电梯井致颅脑损伤多处骨折,此事件经报道后引发社会热议。人们就“男童尿坏电梯谁之过”,展开过激烈的讨论。
那么,为什么不止一个熊孩子要在电梯里撒尿呢?
【2】孩子的心理发展
皮亚杰是一位瑞士的心理学家,以他为代表的皮亚杰学派数十年研究孩子们的认知和道德发展规律,开创了儿童心理学的新领域。
婴儿时期,小宝贝们就开始尝试向外探索了,这种探索由近及远,让孩子们首先是区分出自我和环境,之后慢慢加深对物理和社会环境的了解。在儿童的成长期间,道德发展水平也是慢慢提升的。
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进行研究。比如,故事A:有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她想让母亲高兴,于是便替母亲裁布。但是,因为她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很大的窟窿。
故事B:有一个小女孩叫玛格丽特。她看到剪子,就想玩一玩。但是,因为她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小洞。
向儿童呈现上述这两个小故事之后,皮亚杰让向儿童提出如下问题:(1)这两个小女孩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
通过分析,皮亚杰发现,7岁以下儿童在评判过失程度时通常会从结果的角度去考虑,从而忽略过失背后的动机;而7岁以上的儿童则会考虑过失背后的动机。
所以说,7岁之前的孩子做事标准是“有没有造成恶劣后果”,当他们因为好奇心或者“创造性”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较少能提前考虑后果的,即使是事情发生之后,如果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在他们看来,那就是没有问题,可以做的。7岁之后的孩子,则会考虑动机,即“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在皮亚杰看来,10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大多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上儿童则大多处于“自律道德阶段”。
引用这个理论,并不是为熊孩子们那些不可理喻的做法开脱,而是想对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提个醒,不要以为孩子们很多事情天生“应该”懂得,而是需要我们去教导的,尤其要以身作则。我们既要教育孩子电梯安全事项,还应教导他们电梯相关礼仪。
前几日,我家俩娃在家里的沙发上又跳又闹。看着乱七八糟的场面,我不禁大喊:“都二年级还玩沙发,你们真是两个熊孩子!”
孩子们给我的反应是:“妈妈,你要知道,如果我们是熊孩子,那你就是熊哦!”
好…吧…逻辑上,没毛病!
【3】电梯的心理效应
进一步,我们来研究电梯这个特殊的场所,可以发现厢式电梯大都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狭窄、封闭、运行过程不可视(除观光电梯之外)。电梯的这些特性可能造成人们以下心理:
一是焦虑。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让人们感觉舒适、安全。可是在电梯狭窄的空间里,我们的距离被缩小很多,甚至相当拥挤。有人说,“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电梯里混和的各种味道。”
有时,这种焦虑可能不是来自于拥挤,而是“电梯里只有你和老板”,或者“电梯里只有你和一个陌生人”。你无处可逃。
二是恐惧。
还有一种不适心理是,“电梯里只有你”。有人说,当电梯里只有自己的时候会很恐惧。比如有人幽闭恐惧,有人担心电梯故障,有人害怕下一个进来的人,还有人说害怕的是“鬼”。
还有一种心理并不是不适,而是太~放松了。如同松鼠躲进了一个树洞里,小孩子钻进了被子里,狭小空间的独处能让他们放松。于是,有人自拍,有人涂口红,还有人就管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了。
为了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有些电梯做了一些人性化的改进。比如:
观光电梯:四壁透明,让我们视野开阔,显得不狭窄,并且让运行过程可视;
服务人员:比如医院,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开关门,在心理上是一种陪伴;
楼层显示:不光可以提示到达的楼层,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快了啊,我在前进,等等就到喽。”
平面镜子:让我们能看到自己,从而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当电梯里只有你的时候,也不要挖鼻屎)。
平面广告:让我们眼睛有地方关注;
背景音乐:让我们放松心情。
关于电梯的发明及其原理,未来世界网的“科学故事”栏目中,有一篇“电梯发明者及现代电梯发展历程”,以下一段相当有戏剧性,简直是教科书级的新品展示会:
前电梯时代,人们也是有垂直运送需求的,据推测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就可能用过某种类型的起重机,中国在公元前1100年前后就发明了辘轳…之后技术不断发展,到1852年诞生了第一部安全电梯,它的发明者是纽约的机械工程师奥的斯。像任何一位企业家一样,奥的斯必然要宣传他的产品。1854年,在纽约的水宫展览会上,奥的斯站在自己发明的升降机平台上,平台上还装有木箱、大桶等货物,他让升降平台缓缓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突然命令切断缆绳,人们惊讶地屏住了呼吸,结果发现,当紧拉的货车弹簧安全装置松开时,它就径直与制动杆咬合,将升降机平台安全地停在原地,纹丝不动。站在平台上的奥的斯高举手中的帽子,自豪地向观众不断鞠躬说道:“一切平安,先生们,一切平安!”从此,奥的斯被称为“电梯之父”。随后,各式各样的现代化电梯应运而生。
我有时想,大多数人都能够在电梯这样的环境中安之若素,这表现了我们对现代技术多么强大的信任啊。
技术要进步,文明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