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贬黜,淡然以对
高一七班 张灵
神宗死后,太后当政。东坡已然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面对命运的几经转折,他已无忧无惧,不论何事,都以真诚勇敢之态面对;流放岭南虽苦,但依旧不改乐观天性,活得自我,活得潇洒。
五十七岁,东坡“已饱经命运的栄枯盛衰”,面对流放一事,已不再惊奇;在去往贬地的路上,又得到朝廷连下的几道贬谪令,依旧故我,保持着内心的安宁和静谧,无忧,不惧。
东坡这样的心态,与他自身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少年时期名动京师;新法实行时自请出京;“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如此种种,足以让苏轼从少年时期的浮躁尖锐,成长为成熟老练之人。他的成长里,岁月予以他沉着的气性;逆境展现出他乐观豁达;生活使他流露出精神上的温暖诙谐。
被贬黄州之时,他也没有因过大的官阶落差和不同的地域环境而不适;还写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名作。面对人生逆境,东坡始终超脱世俗,旷达乐观,不去计较自身所失去的,或是自身曾经拥有而现在没有的,学会忘怀得失,随缘自适。在几经波折的官路和人生境遇上,不再怅惘,学会自得其乐。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得东坡二度遭遇迫害,要流放到文人最为恐惧和害怕的“樟木之地”时,他内心平静安谧,不惧,也不忧。当新皇太后摄政时,他获得赦免,得以北归时,内心依旧安然宁静,淡然以对。
岭南,一直都是古时为官文人的噩梦。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岭南一地荒芜人烟,且盛行“瘴气”等病害,令人望而生畏。
到达岭南,东坡依旧故我,远离了京城官场里的繁华梦境,他回归到了自然天地,他自述“已然无官一身轻”,便又流露出了自身的天然本性。他善于发现周边值得欣赏流连的自然风光,他到罗浮山上探险游历;他面对河岸而坐,静思冥想;他午后小睡,只等乌鸦叫醒……子瞻将自己沉浸在自然的世界里,尽情享受自然的馈赠,饱览山河风貌。
东坡还很好地融入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他对弟弟子由的一封信里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附近的地方官员纷纷来访,共同交流书画心得,向苏轼这位大儒讨教心得;无人造访时,他也会走出门外,主动找人攀谈。东坡在惠州时,虽不再过问朝廷,但依旧为百姓考虑。他向当地太守提出几项利民政策,以减轻市民负担。他的房子上梁之时,附近邻居纷纷前来道贺,子瞻“百姓之友”的模样,在此时显现无疑。
活在当下,安然自若,这是对子瞻在岭南的生活的最好描述。
活着,好好地活着。活得潇洒自我,活得无忧无惧,活得乐观豁达;不论外界因素如何,永远保持内心的淡然安谧,该是东坡晚年时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