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可以”式的后悔,是一种残忍的人生结局。
你总是这样,一边焦虑不安的担心未来,一边又大大方方的浪费生命,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我本可以”式的后悔,是一种残忍的人生结局。1、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各种“我本可以”式的后悔。比如某个外语水平高的朋友找到了一份高薪外企工作,周围的朋友一边艳羡一边后悔“如果当初我像他/她一样,下班之后努力学外语,那么我现在也能找到这样的高薪工作”。
有些斜杠青年靠写作靠绘画靠摄影等赚取业余收入可以月入数万,甚至逐渐培养了影响力,此时身边又会多出这样一些人“如果我当初把刷微信微博看肥皂剧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提升自己,现在也不至于无一技之长,生活如履薄冰…
每一天在我们身边,应该都能听到这种“我本可以”式的后悔。
2、
我从前的一个女同学,打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务不会做,还有一身公主病。中学毕业后,上了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大专,接着家里安排了份工作,没干几天觉得太苦太累,辞职回家了。
在家的日子确实养尊处优,每天睡到自然醒,醒了去逛街,和朋友喝茶聊天。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也很开心。作为父母最大心愿不就是子女开心,于是就索性的让她继续啃老,反正女孩子嫁个好老公就完美了。
她的人生没有多大起伏,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经亲戚介绍找了个还算不错的老公,结了婚生了孩子,在家做全职太太。
然而生活总有不如意,生完孩子后没有收入,完全依赖老公及婆家,一切得依靠婆婆。于是,婆婆心里越来越瞧不上她,觉得她真的一无是处。随着家庭矛盾恶化,她的人生完全陷入困顿。
生活在这时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她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选择的能力。一张拿不出手的学历,以及无法适应工作的一技之长,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宝宝,人生顿时乌云密布。
“我的外语成绩总是班里最好的,如果当初努力一点我本可以考上省里我最想去那所外语院校…”“我本可以留在原来的那所学校当外语老师,做老师是我从小的愿望…”“我本可以自食其力,那么现在婆婆就不会对我…”
人生没有太多如果,多数人在生活的浪打来时都会狼狈不堪!
3、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学者在一个实验中发现:当老年人被要求讲述他们的生活故事时,绝大多数人都强调了生活转变在他们记忆中的核心影响。
研究人员找到34位已经退休的老人,让他们说出自己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
上大学、婚姻、工作……研究人员发现,“当被要求思考他们的生活并回顾记忆时,大多都是15至30岁之间发生的事,他们往往很少记起从30岁到70岁的事。”
30岁后的生活为什么回忆不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再“求变”。甘愿原地踏步,怕后悔,也成了懒惰、停滞不前的借口。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常听说的“年轻真好”的原因了,多数人都认为这句话指的是一个人的年龄。其实本质上只是源于因为年轻,敢于挑战,敢于争取,继而充实了生命。
任何时候的努力都为时不晚。“我本可以”式的后悔,是一种残忍的人生结局。
3、
有一位著名社会学家曾说过:上天给每一个人的机会的是平等的!而导致机会倾斜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准备!很多人总在机会来临时,才后悔曾经没有去付出!
中国著名的钢琴家朗朗在他刚开始踏上职业生涯的时候只是第七替补。而在当时他能当上替补的机会几乎为零。但他凭着队音乐热爱从没有因此放弃过,他夜以继日地练习着。最后他的这股子韧劲打动了一个著名的音乐家,将他提升到了第一替补的位置。1999年,17岁的郎朗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紧急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上台演奏,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为他鼓掌整整七分钟。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他迎来机会时候,才使他一炮走红,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钢琴家。
愿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为虚度年华而羞耻”!
文|果果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