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几年你过的怎么样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词汇以及其可怕的速度闯入我们的生活并让所有人铭记。我们习惯蓝色的医用口罩、习惯绿色的健康码、习惯测体温、习惯做核酸……
习惯疫情。
从这时开始人与人的接触开始有了敲门砖:体温正常、核酸阴性、健康绿码、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2020年初,我们无比盼望武大的樱花能带来春天的同时,也带走武汉的疫情,带走新冠。但现实和愿望中间总隔着太远的距离。
以至于时至2022年我们依然无比怀念2018年的夏天。
这三年的记忆变得恍惚。像是大梦一场,梦醒时我们仍在疫情的漩涡中拉扯。我突然好怀念以前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每个人脸上喜怒哀乐的表情。
我总会怀念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知道曾经易得,方懂如今难有。越是细碎微小的事变得难以触碰才越是遗憾。
其实这几年,我们都是有变化的吧。学会珍惜,也明白世事不可强求。努力又妥协。努力于好好活下去,同时妥协于那些非人力可改的事。我已经不再用“生活”这样的字眼,而是活着。年岁渐长的日子里,我终于明白这样看似大意无差的词语,所区别的意义不仅仅是名词和动词。它们赋予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而我只是明白了我是无限趋近于后者,才选择了活着。
好好活着。
努力活着。
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想念、去记录。
会突然想起如来学长说的看书,小李哥哥说的冥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处于一种极其强烈的焦虑中。为了没有发生的事担忧,为自己想象的结果焦虑,为了已经发生的事自责后悔。与此而来的内耗压榨的我整夜难以入睡。这种焦虑和内耗与接踵而至的失眠、心情低迷,形成了无限的恶循环。
在清醒和迷惘中一次次拉扯。胶着不止。
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渴望救赎和快乐。
人只是一个渺小个体啊。可“它”处于庞大的社会体系中。在亲情、友情、爱情里;在工作,家庭里;在不同的角色里,我们扮演着老板、员工、儿子、丈夫、父亲……
与此我们渴求物质和精神的自由。同时我们兼顾矛盾叠加和冲突升级。
而后方知活着如此不易,却依然追寻生命炽热的踪迹。
我想或许这就是这个“渺小个体”的意义吧。
热爱可迎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