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人类史:不妨一读的有趣小书
一本历史题材的书要好看,至少要做到两点:行文有趣,详略得当。《极简人类史》完成的不错,花几个小时,简单的回顾一下人类从采集狩猎至今的历史,相比与其他大部头的通识类书籍,这本书至少做到了读起来不累。
1 人类历史的开端中的多地起源模式假说:现代人类是过去100万年中,在非洲——亚欧大陆的多个地区逐渐进化而来的。可以另外一个是走出非洲假说。
2 现在看来,人类主要区别于其他近亲动物最有力的标志是语言符号。很多动物都可以交流并分享信息,但只有人类的语言可以描述我们看不见的和不确定的,比如未来或者灵魂。在人类历史中,文化超越了自然选择,成为变革的主要驱动力。
3 人类史最简单的划分:采集狩猎,农耕,近现代。在采集狩猎时代,技术进步来自于不断的迁徙,每一次迁徙,为了适应新环境,人类不断开发新技术,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和新的生活方式。随着富足采集狩猎这的出现,最终进入农耕时代。
4 有关农业起源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一个有趣的证据:迄今为止,我们对农业的起源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因为任何解释都必须说明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采集狩猎方式延续20多万年以后,农耕种植的生活方式为何在在短短几千年里就在彼此没有密切联系的世界各地蓬勃起来了。 而且,那种认为农耕从一诞生就展示其优越性的说法也并不成立,因为一个有趣的证据表明,早去农耕者的健康水平低于周围的采集狩猎者。换句话说,早期农耕者并非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生活方式,而是如我们推测的,他们是被迫接受农耕生活的。
5 尽管农耕时代变革迅速,但创新活动仍然难以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种滞后可以解释从年代和世纪的宏观层面看,所有农耕社会为何都无法逃脱先扩张后消亡的历史怪圈,这种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人类社会发展向前的大体趋势。这种兴衰交替的模式被称为“马尔萨斯周期律”,他认为,人口会比食物供给增长更快,从而引发饥荒和突然的经济衰退。
6 农耕文明的扩张反映了不断增长的人口密度和规模。其中密度最高规模最大处即为城市,为维护城市规模,国家这种权利组织应运而生。国家和城市是同时出现的,在一个社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我们用国家来描述强度,城市来形容规模。国家和城市是描述这一现象出现时的不同特征。
7早期的宗教通常要求特定社会或地区群体的效忠,而世界宗教则宣城表达普遍真理并代表全能神灵,这反映了帝国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调和广大区域内不同民族信仰的需求。既然统治者辖区内信仰什么神灵的都有,就有必要创造一个全能神去统一所有人的信仰。因为要照顾各种人、各种信仰,所以这个神灵的能力必须不断被拔高,得什么都会才行。
8 民主和民族主义的发展表明现代政府越来越不愿意依靠武力实现自身意愿,相比农耕时代的统治者,现代政府更多地使用行政和强制权力。
9 迄今为止,没有普遍认可的现代革命的起因,没有原因,只有诱因:农耕时代的累积,商业社会的兴起,统一性网络的发展,西欧崛起等等。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欧的国家彼此对立,冲突不断,战争不止,但并不妨碍彼此都站到了世界的顶端。
10 达尔文的进化论暗示生命本身可能是一种不可琢磨的力量的产物。但正是由于进化论过分依赖理性解读,科学世界观无法发挥传统宗教的精神慰藉作用。这解释了为何科学带来的挑战不仅没有摧毁传统宗教,反倒似乎促进了新型宗教运动的发展,譬如基督教的福音派。
11 日本是少数的在不破坏传统社会结构的前提下,成功实现向现代工业化经济过度的社会之一。
12 一战中女性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代替男性在农场、兵工厂或铁路上劳作,成为战后妇女选举权迅速普及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就有人权。
13 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反映了19世纪后期自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度幻灭。法西斯主义者预感国家和种族冲突时代的到来,最优越且最强大的民族定能取胜;革命社会主义者将此冲突定义为阶级斗争,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资本家和工人势不两立。换句话说,法西斯和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下社会冲突的不同解释。
14 国家危机是什么呢?以前是人口压力,后来变成了经济增长压力,以前是吃不饱饭,人民起义,后来是生活质量下降,人民起义。19世纪最大的经济问题是消费不足,大众消费主义解决了它。人们已经意识到,当生产力超越市场需求时,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和农耕时代一样的周期性。但近现代社会和农耕社会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周期是消费不足引发的,马尔萨斯灾难是生产不足导致的。
为什么产出过剩会导致人民生活不下去?
农耕时代,人口增速快于技术进步,生产力不足,但我多生产一点,老百姓就能多存活一点。近现代,生产力过剩,消费不足,导致信用体系崩溃(比如严重的通货膨胀),钱流通不了,产出无法通过钱的流通将生活必需品分配到老百姓手里,只有多消费一点,钱流通一点,老百姓才能多存活一点。
由此可见,社会越进步,体系越复杂而精妙,就越是脆弱,一旦暴露问题,容易被破坏,要注意方方面面的平衡。就好比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生存能力。现代人作为整体,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但若论荒岛求生,一旦暴露于体系之外,现代人个体就非常脆弱。
15 在20世纪,人们发现拥有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的人口,不大可能转变为革命的无产阶级,而这一阶级被德国政治哲学家卡尔马克思视作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大众消费策略是资本主义制度对抗革命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