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理财,财理你一生
两年前整理书架,1000本书处理了700本,一共卖了30块钱。
收废品的大姐关门的一刹那,我心里空落落的,坐在还没整理的书堆里缓了一会。
把书卖了还不如把我卖了呢!还真有点后悔了。
卖掉的那一摞书里,多是杂志和教辅类的,还有一些是这些年去书市便宜买来的各种书。
那些杂志,最舍不得扔的是《读者》和《钱经》。
《读者》从高中就开始陪伴我,真的是心灵鸡汤,陪我走过了很多灰暗的日子。
《钱经》很有意思,从开始学理财,每次买都觉得贵,却每次都义无反顾地掏钱。每月15块,是《读者》的5倍。
纠结半天,还是把《钱经》给留下了,或许是它贵,而我很爱钱的缘故吧!
可是留下了,却也没再翻过,一晃就两年。
今年又买了很多书,想腾地方,再次打起了那些杂志的主意。
不然看看吧,尘封得太久了。没想到这一翻,一本也丢不掉了。
就在《钱经》杂志中,我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
同学过来,也拿起来看,一边看一边说:你就是李笑来说的那种,时间的朋友,07年你就看这些了,十年……
是的呢,快十年了。我保证这套杂志可是不止读了一遍的,有的内容有些淡忘了,可是有很多都被我用到了。
其中有一本很薄的夹页《50条理念决定一生》,应该是赠刊,第4条理念是:理财规划撑起体面的一生。
根据美国生涯规划专家雪莉博士在其名著《开创你生涯各阶段的财富策略》中的建议,个人的理财生涯规划应该是:
4岁至9岁——学习理财的基本知识,包括消费、储蓄、给予,并进行尝试。
10岁至19岁——逐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增加学习使用信用卡和借款的课题。
20岁至29岁——建立成人的理财方式。你可能准备购买第一辆汽车、第一所房子。此时,你应该开始把收入的4%节用于养老金。还要购买人寿保险,并开始为孩子的教育费投资。
30岁至39岁——你可能要更换住房、家具和车,但还要坚持为子女的教育费投资,同时至少把收入的10%投资养老金。同时向孩子传授理财知识。遇到投资机会时要控制比例。
40岁至49岁——加大养老金投资比例,你的孩子可能已经进入大学,正在使用你储蓄的教育费。此时,你要开始投资自己的健康了。
50岁至59岁——切实把收入的15%-50%节省下来为养老金投资,你可能开始更多地关心你的年老父母,开始认真为退休作进一步决策。
60岁之后——向保本项目、收益型和增长型的项目投资。你可以从事非全日制工作,也可以寻找充实自己的学习机会。请记住健康和长寿是最珍贵的财富。
你看到了吗?理财真的是一辈子的事情,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内容。
用理财规划撑起体面的一生,我很喜欢这句话。
《钱经》杂志在2014年1月1日正式停刊了,我留下的这些杂志,是更加舍不得扔掉了。
在我理财的路上,这本杂志给了我很好的启蒙,感谢有你。
说到规划这件事,其实很多事我都不喜欢规划。
你问我五年后做什么,我都不知道,更别说十年二十年以后了。
我总是两三年就有个新的方向,很多次都是放弃原来的工作或者经验。很久不见的朋友问起,都会说一句:你真能折腾。
不过,我原来工作时认识的人,很多都没放弃。有人联系得多些,有人联系得少些;有人有事,能帮就帮。
换来换去的,我一直以为自己没有方向,后来发现还是有个大概方向的。
这些年不管怎么换,对于财务自由的追求从来都没变。
我很早就知道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并且做了很多尝试。
19岁,开始记账,虽然那时还有些懵懂。小时候没有理财的启蒙,不过过了18岁,自己做完全可以。
23岁,第一次给父母寄钱,和好友开玩笑说:这下父母看到回头钱了。教育看来注定是长线投资。
26岁,把每月收入的10%买成银行一年定期,开始学习什么是理财。
27岁,开始买基金,后来把10%全部改为基金定投,起始金额每月200块。
28岁,有了第一张信用卡,有时候会炒股。
29岁,买了第一份人寿保险,自己设计了终身寿险+定期寿险+长期重疾的月存策略,每月250块,给妹妹也买了一份同样的。
30岁,接触互联网金融,试水那些所谓的高风险理财产品。又买了更多的保险。
31岁开始,之前那些事还在做,又多了一项:给自己打工。这时忽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大,用钱追钱可以跑得很快,躺赚这件事是可以实现的。
最通俗地话讲,财务自由并不是不再工作,而是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
我的人生,真的豁然开朗。从此多了很多种可能性。
当别人再跑来指手画脚时,我可以选择不必听。
未来有什么规划呢?我还是不知道。只要方向在,跑偏一点也没关系,风景很多,随时驻留。
你一生理财,财理你一生。
不管你现在多少岁了,理财规划,4岁开始也不早,60岁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