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笔记

2024-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沈好好

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号,帐号:爱上一卷书,文责自负。

“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会以失败而告终。”这句话太扎心了。

没错,这句话就出自这本书。

作者提出“稀缺”这个概念。简单来说,“稀缺”会夺走我们的注意力。但是作者又说了稀缺的处境虽然看似很像处于压力之下,但是这个概念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他有专门解释二者的差异。

我在这里简单列举几个观点:

1、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所有人一旦身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

2、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另外一种稀缺的表现形式:

在另一项有关冲动控制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拿出巧克力曲奇饼让所有人品尝,而预期将会变得孤独的实验对象吃的是其他人的两倍。还有一项研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一项针对中老年人饮食健康进行的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孤独者会吃掉更多的高脂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都是经过实验反复论证而来,这一点在书里非常详尽展示出来了。

生活当中,我们看似无法两全,事实上很多局限也可以通过行为改善,不要让“稀缺心态”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本书无法解决问题,但他提出了问题,甚至我并不怀疑作者本质上就是为了论证自己提出的概念,即“稀缺”。为此引申出观点,并加以科学的实验得以论证。

私以为,这便是本书创作出来的全部意图,剩下的部分交由社会各界、出版商,以及读者去领悟,改变!

当然,我非常清楚,发现问题是非常伟大的。

通过这本书我再一次明确,我们根本无法通过阅读一本书轻易地找到答案、摸索出一条康庄大道。

如果说阅读理财类书籍是为了培养财富思维,那么阅读本书毋宁是为了培养新的思维模式,去颠覆过往的认知,打破旧的思维瓶颈,不一味地想当然,减少内耗。

换种表达方式,用网上正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怪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