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正装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求职

“入错行”后,如何成功实现自救?

2016-07-19  本文已影响1816人  熊沾沾

人生有许多岔路口,一旦错过,再回头就很难了。

职业的选择就是一个岔路口。一旦选错,就会很悲哀地发现自己深陷“人生的牢笼”中,想要跳出来,之前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可能就得通通作废,代价太大;如果维持现状,又会觉得温水煮青蛙,时间越长越危险,越来越缺乏勇气?

其实,面对这种状况,大多数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躺在床上想人生,却从不抬抬腿!可是,我们要知道任何事情都必须先迈出脚,再有一个煎熬的过程,才有终点一说。而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和几分运气。

去年,我在一家大牌英语培训机构学习口语,认识了一位英文老师小君,特别佩服她转换职业道路的决心和方法。

小君老师毕业后一直都在一家中型民营企业做行政,做了两年就发现自己面临着最为尴尬的职场窘境,想要升职,才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什么过硬的工作业绩;想要跳槽,自己两年的工作经验在HR眼里,并没有多大价值,宁可用优秀的应届毕业生,还可以少付一些工资成本。面对如此不咸不淡的工作环境,小君老师着手准备跳槽。

梳理了一下自己的优势和欲望,小君老师决定当一个培训老师。她的大学专业就是英语,但是成绩并不突出。因此才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选择了这家民营企业做行政。现在,想要改行去做培训老师,专业已经丢了两年,境况比“应届毕业生”好不了多少。

小君第一次觉得自己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她全职在家复习了四个月,先去考了一个很高的托福分数。接着,凭着这份成绩做敲门砖,她获得不少培训机构的面试机会。

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以及讲台表达能力的欠缺,小君老师的每次试讲,效果都不太好。面试总是折戟沉沙。最后一次面试这家著名培训机构时,教学总监委婉地告诉她,她的水平距离当老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让她重新考虑一下应聘的岗位。

小君老师回家思考了一个晚上,重新打电话给HR,询问她能不能重新应聘同时对外开放招聘的行政岗位。HR在确认小君能够接受薪水低得多的行政职位后,第二天就告诉小君可以入职。

这家培训机构的福利之一就是员工可以免费参与所有的沙龙、口语讲座和培训课程。小君入职后上的是朝九晚五的行政班,但每天下班后她很少按时回家,都是泡在各个课程中,抓住机会同学员以及老师沟通。回家后继续复习各种资料,按照接触到的东西准备教案。

半年后,小君觉得准备得差不多了,提出转岗。教学总监对小君印象深刻,批准了她的试讲申请。这一次,小君顺利通过了试讲,成为了这家大型培训机构的助教老师。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小君顺利地助教老师转成了主讲老师,薪资也翻了几倍。小君在这家机构呆了四年,在学员中的口碑一直都不错,直到她决定前往北京发展。上次在微信上请教她问题,她说对自己当下的生活很满意,庆幸当时发现自己的职业路径堵塞时选择及早转身,尽管她到今天都忘不了当初全职准备托福考试的巨大压力和面试频频被拒的挫败感。

有些事情,必须经历,才有信心。小君老师在和我们讨论职业转换的问题时说:“职业转换越晚,机会越少,代价越大。其实只要会想办法,会找机会,职业路径的变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小君老师在直接转行失败的情况下,采用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先利用之前积累的工作经验,换到一家同自己想要从事行业相关的公司。一只脚迈进这个行业后,通过近水楼台的优势,一边加强自己的技能积蓄力量,一边找准机会,终于实现了职场的华丽转身。

除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在资讯和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职场人士也有其他几种方法实现转行。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自己的交际圈,打开局面。这里的交际圈,可以是你的亲戚朋友,也可以是你的同事,甚至是通过朋友才触及到的人。工作六年,发现行政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可能最好入职。但是从事这个岗位的人在数年之内都得面临转岗和改行的问题,我接触到的一位快消品市场经理,当初也在做行政性质的销售助理。但他在半年之后就感受到了职业瓶颈,决定转岗。但他公司的市场经理嫌弃他没有半点经验,对他的印象不太好,拒绝了他的转岗,而是选择从公司外招聘了一个老手。他并没有放弃,开始利用销售助理这个职位上可以接触到的市场资料,细心总结市场部的工作。每个星期他都会给市场部的经理发送自己的总结和看法,即使一开始这些观点在老手看来幼稚不成熟,但一个月后市场经理开始给他回复,并会给出中肯的建议。最后,市场部经理还通过一次业内的机会,把他推荐到另外一家有相关岗位空缺的企业,帮助他在避免空白期的情况下,顺利实现了转岗。

第二种方法是回炉再造,获得相关行业技能和推荐就业的机会。这种方法对于技能型的岗位尤为合适,比如UI设计、编程员和会计。现在大学的平面设计、计算机专业可能会注重理论和学术,而对于同就业市场需求的衔接就弱得多。这些培训学校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密切,会增强实业技能,甚至提供奖学金和推荐就业等。当然前提是选择的培训机构教学能力强,有信誉,有实力。另外一层意义上,这些岗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会看重新员工有无作品,而有作品有看法的求职者获得offer的概率更高。

不管是曲线救国的方式,还是利用人际圈获得机会,或者参加就业培训,关键点在于找准机会获得相关的经验,作为敲门砖,才能敲开不同在行业之间相接的大门。

我们其实生在一个最有利于转换职业的年代,斜杠青年已经大行其道,再也不用那么害怕“入错行”。但无论怎么选择,都要有一个心理准备: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我们是不是只是看到了好的一面,而忘记了那些坏的一面。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多看一些目标行业和岗位的入门读物,以及在网上搜搜从事该行业的人对这个圈子的吐槽和评论,以免转行的心理预期同实际情况相差过大,更加得不偿失。

不知以上拙见对不对,欢迎各位朋友私信讨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