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脚气用药的误区,千万别犯

2018-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澳普生

误区一:只要把药物涂抹在患部就可以了

正确做法:保险起见除了患处外,临近的脚趾也都涂一下

别以为脚气就只会在脚上有,其实脚气还会蔓延到手、屁股等不可描述的部位

脚气其实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不止在脚上传播,还会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当你得了脚气脚上突然非常痒,你忍不住拿手去挠的时候,脚是舒服了,但是却害惨了手,挠完患有足藓的脚时,若不及时清洗消毒,足癣很容易蔓延,变成手癣。

而手是人身体上接触最多部位的器官,然后手又接触头皮,脸部,手臂等等身体的其它部位。癣就会蔓延开来,甚至引发股癣,然后夫妻之间通过性接触相互传染,从而影响夫妻生活,造成两个人的困扰。

误区二:感觉不痒了就停止抹药

正确做法:对付病菌,必须“斩草除根”

不管什么问题,切记做到七八分就不做了,这样会导致问题反复,不能完全根治,甚至到最后病菌产生了药物抗体,导致药石无灵,用什么办法都不管用了。

可能会说,我现在不痒了,患处也变正常了,这样应该就好了吧;其实不是的,这样的现象确实是你好转的趋势,但是并不意味着病菌就完全被杀死了,所以就算出现好转,也依然要坚持用药4周,甚至6周,才能药到病除;你也不希望病菌反反复复折磨你吧。

误区三:治真菌的效果都一样,随便哪种都管用

 

正确做法:不同问题必须分情况用药

 

浸渍糜烂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趾间,尤其3~5趾间多发,角质层增厚,湿润并浸渍而发白、松软,剥除表皮显鲜红糜烂面,有少量渗液,有臭味,易皲裂。

水疱型:常见于脚掌侧或足指间,呈群集或散在的丘疱疹或小水疱,疱壁厚,不易破裂,疱液浅黄而澄清,基底呈蜂窝状,小水疱可融合为大水疱。伴有瘙痒。

急性溃疡型水疱样损害,迅速继发感染,感染面形成溃疡。可出现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以上三种应先将患处处理得干一点,用药以乳膏、粉剂药物为主。

鳞屑角化型(干性足藓):好发于手掌、指腹侧或脚掌部及足侧面;表面角化过度,粗糙、干燥有小片状白色鳞屑,伴有稀疏而较为干燥的小水疱;本型顽固,治疗难度大。

干燥型的脚气应以霜剂、膏剂药物为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