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口口松

       又是一周过去,近期阅读较少,闲暇时间看了三分之一部《论语》,趁着月中,结合自己的感触把一些金句摘抄出来,跟大家分享之。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在为政篇讲孝的有好几句,但是笔者选取了这一句摘录出来,其实是被其中的两个字所撼动,就是色难二字。孔子是什么意思呢?孝就是保持神情愉悦,如果是能帮助父母干活,有了吃的喝的先想着父母,这难道也能算是孝顺么?孔子觉得,这可不算孝顺,需要发自内心的神情恭顺愉悦。翻译成现代化,就是要孝敬父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不能总是给父母甩脸子看。换句话说,孝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由心而生的实际行动,脸色只是内心的体现之一,在推一步,孝讲究的是心而不是迹,孝顺不能已物质多寡来衡量,要用心衡量,不然和富人相比,穷人永远是不孝。所以很多父母以物质条件和标准苛责孩子不孝,或者孩子误以为尽礼尽节即是尽孝,都是弄反了本质和表象,误会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真正重要的是心愉悦,色不难。

        2.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这句话是成语见义勇为的来历,意思是不是自家的祖先却非要去祭祀,这就是谄媚,见到合理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做,这就是怯懦。这让笔者想起了一句天津俗语,叫做“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自己的家人去谄媚的去祭祀,异常之举必带异常之心啊。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是说:君子广泛团结人,但是不因私欲而与人勾结,小人只因私欲与人勾结,却不能广泛团结人。在这里,我觉得难忘的是周和比两个字,周和比都有亲近的意思,周就是圆,圆的特性就是周全,均衡,处于圆周上的关系,各有各的方向,比的字形,是两个人一前一后,朝着同一个方向。圆桌会议,就是现成的例子, 大家方向不同,但是在同一张桌上讨论事情。

            4.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释义:过于严厉的攻击各种异端学说,这是有害的。这句话我用来自省,如果你把时间,经历和乐趣都放在了口舌之争之中,徒程一时之快,反而说明自己的功夫不够,思想认识水平也欠个层次,真正通达大道,真理的人,不会热衷于整天和人反复辩论,一争高下。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时候经常背诵到这句话,但是上周再读的时候,却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它的本意是:只读书不思考,会陷入迷茫懵逼,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危途自误。如果把读书的含义扩大,我们可以浅显的把它当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假设我们不断的接受知识,但是却没有独立的思考与联系,判断,筛选,我们依然是别人别人思想里的跑马场。所以,很多事没有成功,可能不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不够深刻,而是自己的思考不够深刻,是对这件事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触达本质。比如健身,跑步,旅游,创业。

         6.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要像祖先在场一样,祭祀天地神灵,要向天地神灵在场一样。孔子说,如果我没有亲自参与祭祀,不如不行祭祀。其实这句话,笔者为什么有感触呢?就是他讲究的是正心诚意,怀揣虔诚的敬意,祭祀这件事情,其实可以引申出自己的对一个虚拟事物的信念,因为是虚拟的,所以没有旁人监督,正不正心全凭自己,而恰恰是这种时候,往往是最容易走神的时候,所以要祭神如神在。

          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有流传的版本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远方,纯属篡改了原文。他的本意是,父母双亲在世,就不要游历过远,如果一定要远行,必须要有明确的方位,让双亲知晓。这里的方,可以理解为方向,方位。

         8.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是成语朽木不可雕也的来历,原文释义是:宰予大白天睡觉,被老师看到了。孔子说,腐朽之木不可雕刻,斑驳污秽的土墙不能粉刷,我还要责备他什么呢?孔子说:原来我和人交往,他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现在我和人交往,听他说完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为,我就是从宰予这里改变的。 后文中的“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中的予,就是指这个宰予,看一个人,观其言,更要观其行,要看他们实际怎么做,用脚还是用嘴投票。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问知识的人知道他的人,不如喜欢他的人,喜欢他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知道,喜欢,乐在其中,是对知识学问深入程度的区别,我们对一件事的认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知道是大体入门,喜欢是融入的状态,乐在其中是触类旁通,没有什么知识能够束缚你,在知识的边界上初入自由,得心应手。这里笔者想说的就是一种状态,如果你干一件事干出了乐此不疲的状态,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节奏,那么你可能会事半功倍,之前我说说被教育“喜欢是一种能力”,其实应对很多不熟悉或者不喜欢的事情,想办法让自己快速进入乐之的状态,就是突破这件事的最好节奏。

          10.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原文的释义是君子的心路宽广平摊,普通人的心理情绪总陷于忧愁苦恼之中。有追求的人知天安命,学仁行义,没有患得患失的自我烦恼,但是普通人缺少这个胸怀,个人欲求过多,所以容易患得患失,常常限于自我烦恼之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小人并不是我们当下所理解的小人,而是寻常之人,普通之人。如果要避免自己陷入庸人自扰的苦恼之中,就要避免患得患失,心胸宽广。


【金词银句】063期:

1.问题问到地板上

这是今天本来的备选话题,近期听到的最好金句,我们很多时候做事问题越做越多,究其根本在于没有打破砂锅刨根到底,没有回到问题的最本质上。

2.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也。

人们因为不去做,才会轻易的把那些事儿说出口。如果你说的跟你做的一样,做的跟说的一样,那必然会小心谨慎的对待你每一句承诺,因为再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你无法完成承诺,面对的就是个人信用的破产。人无信则不立。

3.子曰:放于利多行,多怨。

一切行动都从实际利益考虑出发,心中就会充满怨愤之气。凡是从利益出发, 就会招来别人的怨恨。因为只顾利益而不顾道义的话,终究会引发不公正的行为,决策时也不能服众,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当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怨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