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遇见-建军大业

2017-08-13  本文已影响62人  呆小西

我在群里说,我要去看《建军大业》,小伙伴问,你是要去看哪个小鲜肉呀?

哈哈,还真不是,要说期待的演员,倒是有两个。

一个是黄志忠。很多年前回家,和爸妈一起看电视,正在放《人间正道是沧桑》。他穿着笔挺的军装,站在窗前,眼神笃定,没有一丝温度,爸爸和我解释说这个是军统的高级军官。一看就是个心硬如铁,杀伐决断,没有一丝犹豫的人。剧情往前推进,妈妈给我说,这个是他喜欢的人。就这么两句话,形象就立体起来,从此对这个演员总会多抱有几分关注。

另一个期待的是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前段时间看了几集司马懿,他演的曹操十分惊艳。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身处在这个新世界中,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偶尔总是想对过去的那个旧世界投去深情的一暼,也许通过某本书,也许这部电影也可以。

从决定去看,就一直加班,等到有时间,附近的那个电影院只剩下午四点的一场。犹豫再三,决定请假去看。小西领导愣是不相信我是自己一个人看这种电影。去了电影院,果然,四周全部都是男的,只有我一个人抱着爆米花在那,很是有些尴尬。

好在电影很不错,一众青年演员的表现不乏让人惊艳的,就是陈独秀的戏份很少。这个时候他正想着交枪,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他说为什么要交枪,因为总共也没有几条枪。那个瞬间我有些出戏,这是在搞笑么,这是陈独秀啊!后来,我提醒自己,身在局中,能看清的都是智者,局外之人或过来之人的品评总会显得有些过于轻易。

黄志忠的戏份还是不少的,他扮演的朱德,的确让我对这个人物的认识更加多面。南昌起义,他召集城中军官饮酒作乐,俨然一个兵痞乡绅;死守三河坝,沉着冷静,视死如归。

这个历史阶段中,会有不少熟悉的名字,更多的名字是陌生的。回来后,我就一个一个百度,我会关注两个点,一是他们有没有活到新中国成立,另一个点是他们有没有在文革中被迫害。中国人总是讲究人生圆满,我即便觉得不对,却也无形中被影响而无法跳脱。

一直对那个旧世界抱有深情,是因为他们有我所没有的东西。他们是有理想和信念的一批人,为了理想能够视死如归,并努力通过实现理想而改变世界。无论这份理想和信念在今天看来是不是可行,是不是现实。我总是羡慕这样的勇气,电影中有个情节,周一围饰演的国民党军官,在南昌起义时奋起反抗,最终战死。即便政见不同,走的道路不同,这种拼尽全力的精神还是让对手为他致敬。

可能是我自己贪生怕死,还特别怕疼,对于这样勇敢的人,我总是很敬佩。所以内心总是希望,他们如果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内心是不是多些安慰。可多过几年,厄运就又接踵而来。电影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时,周恩来走在街道上,看着满目苍夷,血流成河的惨状,内心悲恸。晚年,周恩来的养女,中国的第一位女导演在文革中被害惨死。即便智慧如斯,一生经历大风大浪的他,晚年时面对这场浩劫,内心的伤痛会比当年少一分么?

年轻的时候,别人总是教育我们,人生的路很长,你要很努力,但也要注意努力的姿势,很多问题要看得长远。可看得长远了呢,众观历史,有几个肱骨之臣有好的结局。年轻时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可曾想过最后惨死囹圄。我总是会忍不住的去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是怎样的感受,是遗憾,悔恨,不甘,还是无助。所以白居易有一首诗:“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一不小心,话题貌似有些沉重。看完电影,对于这个问题我依旧是无解的,直到我看到另一本书的推荐。奈保尔的《米格尔街》,书中的“我”认识了一个“想要写出这个世界最伟大诗”的诗人,可最终他并没有写出伟大的诗,一个人孤独的死去。但他竭尽全力过。所以,他平静的回到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平静的接受了一切。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竭尽全力的为自己的命运争取,同时,平静的,心服口服的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

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勇气。

如果有一天,你拥有了这样的勇气。那时再面对生命中的许多遗憾时,也许能够不再耿耿于怀。而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可以走的更加从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