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 储备 - 草稿
说到储蓄、储备,人们最能直接想到的大概是:银行里存的钱。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我们也在不断地储蓄?或者说当我们遇到重要事件的时候,我们会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储备。
健康。生命
知识。学历
能力。技术
朋友。圈子
除了这些,我们普遍知道的,今天我想聊一聊在日常里容易被我们忽略掉,但它又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储备之一:精神/信念/信心
我还没有想到哪一个词可以涵盖所有的这些,嗯,他们的共同点:第一,它们是非物质的,看不见摸不着;第二,它们是确实存在的,它们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选择;第三,他们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精神的匮乏和贫瘠,是非常大的灾难。比如:“穷的只剩下钱”;目光呆滞,神情恍惚,唯唯诺诺;当形容一个人万念俱灰、心如死灰,行尸走肉时;当一个人悲观,消极,绝望时;当一个人扭曲着自己的内心,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昧着良心时;当一个人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不计后果时;当一个人被嫉妒、贪婪、仇恨蒙蔽了心智时…
这种时候,作为旁观者/局外人的我们可能会意识到:在这之前,在TA的内心世界里,储备了一些什么…更值得储备什么…
看·见想一想:春节期间“新冠病毒”越演越烈之时;再看看现在,北京一夜之间咽拭子样本呈现阳性40多例——当时在武汉、现在在北京的人们,不妨和自己聊一聊天:这种情况下,我的内心受到的影响有哪些?有多大?我需要给自己的内心增加什么样的储备?
最近我在关注和学习中医,里面有一句话:
正气存之,邪不可干
天地之间,自然有浩然正气。
同时,它的存在也“有时”。我理解啊,不是:有的时候有,是:有它存在的时间(或者说规律)。比如四季更替,子午流注…
如果你看过日出,不管是在海边,在森林里,在大漠,还是天安门上的升旗,那么你一定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非物质,但却又真实存在的一种能量:积极的向上的,蓄势待发,喷涌而出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会学习历史,这让我们明白:总会有一些黑暗时期/黑暗阶段——在这期间的人们,怎样生存?用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态?是我们在平和时期倾向于的
黄庭禅讲师问答-学生问:我以前总是认为,先搞定自己,有“能力”了再帮助别人。但现在觉得修慈悲心和养浩然正气,与“能力”毫无关系,最重要的是那份存心,是这样吗?
张讲师回答摘录“是的。究竟什么才是古人所谓的“帮助”呢?什么才是古人所谓的“别人”呢?
古人认为,只要是发自内心去做些让别人更方便、更安全、更健康、更公平、更幸福、更自力更生、更可长可久的事,不论那事情的难度是大或小,尽管只是一句话,或一个举手之劳的动作,都是在做帮助别人的事。
而所谓的“别人”,指的并非在地球另一端的人,而是指除了你自身以外的人,都叫“别人”!
因此所谓“去做帮助别人的事”,指的并不一定是跑到好远的地方、花很多钱,才叫帮助别人。古人强调善行的原则是施由近始,远的地方能力所不及,那何不从身旁的人开始实施呢?”
“而什么是古人所谓的“浩然正气”呢?浩然正气来自于一颗光明磊落的善心。
凡是那些希望别人生活得更幸福、更安全、更长远的存心,都叫做善心。有这种善心的人,身中自然充塞一股光明磊落的能量,就叫做“浩然正气”。因此养浩然正气不能离开一颗帮助别人的心,当一个人时时有想要帮助人、成全人的心,必处处有帮助人、成全人的行为,虽然这人未曾有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善举,但古人必会说这已是一个能够利人利己的人,也是一个真正会修行的人!”
有些内容和话题还是偏向于宏大,深远。我们普通人,日常里,能做的有哪些呢?
我能想到的就是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多多在清晨,在大自然里,阳光下,微风里,感受天地之间的那股正气。
遇见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