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不止步于三七

2018-10-28  本文已影响27人  卌行

     

       第二期“21天写作挑战”结束了,像很多的“吧友”一样,我也想来总结一下,一是任务驱使。本周轮到我进行第三周总结,这个总结人不以能力来定,而以最初的发起者而定,我想表达的是,我的能力并不足以让我对整个写吧做一周的总结。其二,我也愿意对自己进行一下梳理,就像时间到了,该吃饭了那样的一个自然流程。

       “吧友”中,有两期都参加的,也有只参加了第二期的。于每个人而言,有两个时刻我觉得最值得记住。一是你加入写吧时,那是需要勇气支撑的。凡是需要勇气去做的事,我觉得都值得记住。一个是你艰难挺住时,如“窄门”的那个时候,特别是曾有赶在晚上12点前的那一刻发文经历的人,更值得记住。

       于今天这个时刻而言,值得记住的还有挑战成功与继续坚持写作的人。其中,有已经宣布失败而继续的像庆华、强哥、宁姐等,他们已经在为自己而写,当然,我们完全相信,挑战成功的人中,也更多是为自己而写。刚刚翻了第二次挑战,我写的第一篇作业就是《每一天,写给自己》。

       每一天在不停写下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过往的真的过往了。它不再是记忆的一部分,而变成了某一种永恒,留在了那里。这种样态,我叫它“放下”。好的,过了,不好的,也过了。

        因为过了,因为放下,每一天的生活,于我都是新鲜的,每一天的生命,于我都是不一样的姿态。所以,真正像这样写下的人,心是宽广的。那些所有认为可能惹我不开心的事,都会在当天被我干掉或者遗忘,因为我实在没有时间去记住这样的,连事都不叫做事的,我要忙着去寻找美好,留在我的记忆里。

        爱写下的人,心是柔软的,爱记住美好的人,美好会记住你的。

        写着写着,能写的就多了

        写着写着,逻辑就更清楚了

        写着写着,留下的就是精华

        只是,在慢慢地写作中,我开始发现了自己的短板:读书过少。

        今天,张文质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要善于引用别人的观点,且是更深刻、更新颖的、更有广度的观点,这是需要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的。我的写作中,很少引用别人的观点,满篇都是自己的废话。所以,于专业精进而言,我做得完全不足。好在,我是行动派,今天下午听完讲座后,立即放了一本书在车上,以便等人时,减少手机的碎片阅读时间。

       发现读书过少,更多体现在与“吧友”写作的欣赏中。“吧友”的文字美妙,读来意犹未尽。因此,每天学习“吧友”的文字,变成了每日的功课。只是因为上周过忙,而没有做过多的回应。

      发现读书过少,还因为发现自己的写作陷入了一种“枯竭期”。这所谓的枯竭期,并不是没有什么可写,在第一次挑战结束时,我就发现码500个字,10来分钟有时就能够做到了。每天的写作,我只需要找取一个点,就能够展开写出几百字的文字。

       但因为能写的太多,又经常感觉有的还没有能够记录下来,又常常对自己产生了某一些不满足。

        这是一种比较奇怪的心态,虽然我能接纳它,但还是觉得它奇怪。我想,这就是写作过程的一个正常时期吧。

        在细细品味这种心态时,我在探寻自己到底在需要什么时,听到张文质老师这样说:“通过主题定焦,形成一种生命态势”,这句话瞬间吸引了我。文芳说:“当有了主题,你就会去阅读和它相关的书籍,从而促进你的思考与写作”,我似乎又找到了方向。

       21天,似乎真的变成一种阶段。第一个阶段,我因能轻松完成任务而开心,第二个阶段,我因枯竭而烦恼,接下来的阶段,我会如何呢?你又会如何呢?21,不止步于三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