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去中心化?什么是分布式架构?看小蜜蜂怎么做的
01 勤劳的小蜜蜂
早在1901年,作家墨利斯·梅特林克就发出了疑问:“蜂群的灵魂在哪里……它在何处停留?这里由谁统治,由谁发布命令,由谁预见未来……?”
在《失控》这本书里面,给出了一个答案:统治者并不是蜂后。
因为当蜂群从蜂巢前面的狭小出口涌出时,蜂后只能跟着。蜂后的女儿负责选择蜂群应该何时何地安顿下来。五六名无名工蜂在前方侦查,核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树洞和墙洞。在工蜂回来后,用圈子越缩越小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
报告中,侦察员的舞蹈越夸张,说明她主张使用的地点越好。接着,一些头目们根据舞蹈的强烈程度核查几个备选地点,并以加入侦察员旋转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这就引导更多跟风者前往占上风的候选地点视察,回来之后再加入看法一致的侦察员的喧闹舞蹈,表达自己的选择。
最后,按照收益递增的法则,得票越多,反对越少。因此,一个大的群舞会逐渐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并成为舞曲终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获胜。
02 一个简单的分布式分工与决策
在蜂群中,每一个角色其实都是一个个体,各司其职。
比如说工蜂,他的任务就是去前方侦查,其他事情他不care。
比如说蜂后的女儿,她的任务就是确定哪一个洞来安家,其他的事情,任由其发展。
而至于蜂后,看着其他选择就好。
换句话说,即便没了蜂后,这支蜂群,还是能够正常运转。
03 简单与复杂
其实,工蜂探路也好,蜂后的女儿选择最终的落脚点也罢,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行为。但是,他们可以完成的精确无误。
并且,在这些事情的基础上,他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目标。比如搭建蜂巢。
在搭建蜂巢之上,还有什么更高层次的事情呢?产出蜂蜜。
但是你可以说,这群蜜蜂只会搭建蜂巢或者采摘蜂蜜,而不会通过这样明确的分工来择地安家了吗?
肯定不会。
因为他们更复杂的行为,都是建立在相对更简单,更低层次的行为上才实现的。
换句话说,高层次的行为并不会扰乱他们最底层的行为,而最底层的行为,就是每个角色都能独立完成的简单任务。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高层级行为之所以能产生作用,需要包容较低层次的行为。而层级包容性,才应是分布式结构的本质。
04 众愚成智
以前,我会想着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意识中心,我们所有的行为,所有的情绪,包括又有的意识,都是从这个中心里面发出的。
但当我了解到蜜蜂这个行为之后,我越加笃信了弗洛伊德关于大脑的三个论述:“本我、自我和超我。”一层包裹着一层,这三个层次里面,本我又是最为简单,但它的行为在超我意识里面,也是存在的,甚至不可或缺。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行为思考模式来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直到解决复杂问题。
这里,我引用KK(凯文·凯利)在书中讲到的一个分布式方法论:
- 先做简单的事
- 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
- 再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 不要改变简单事物。
- 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
- 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17年,区块链的大行其道让我们开始认识到去中心化分布式结构网络,认为这离我们还很遥远。
谁知,我们在解决自身问题的时候,要用到的,其实也就是分布式思维。
3/33 《失控》之践行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