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错错-----《钗头凤》感怀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恨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钗头凤》
陆游,南宋爱国主义大诗人与诗坛领袖。
唐婉(生卒年不详,估计略小陆游两三岁,卒于三十余岁年纪),表字蕙仙,陆游表妹,其母舅唐诚之女(也有专家曾对此说表示怀疑,但他们至少是远亲),后来又嫁给他,再后来又因故离婚,在大诗人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少时因兵荒马乱,到处奔波,陆家与母舅家交往甚多,他便认识了这个文静灵秀、才华横溢,且生得端庄秀丽的女孩。唐婉十三四岁擅诗文,十七八岁琴棋书画皆通,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她与年龄相仿的表兄青梅竹马、耳鬓厮磨,堪称情投意合,在乱世之中相伴经历了一段浪漫岁月。两人皆常借诗词倾诉衷肠,渐渐爱得深切。两家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认为他们是天造之合,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宋朝礼制,结媒以钗为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与唐婉结婚,两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琴瑟和谐、情爱愈浓,度过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生活。
但不幸的是,他俩婚后三年都未生育;加之陆游对科举取仕没有上进心,引起母亲唐氏的不满。古代士人以功名为至高,唐氏盼儿子金榜题名、光兴门楣,眼见陆游馁落之态,大为不满,却数次只会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其督促丈夫以科举仕途为重。但此时陆、唐二人情意缠绵,难以解脱。故唐氏对唐婉大起反感,认为正是她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而且她本来就不是很喜欢这个内侄女、儿媳,便强令陆游速修一书将其休弃。此情形与东汉故事《孔雀东南飞》中无异,乃古今婆媳关系难处之又一名案。封建孝道是读书人陆游不能反抗也无法反抗的;他开始耍小聪明,表面答应把妻子送归娘家,背后却悄悄另筑别院安置之。这很快让精细的唐氏发现,极度恼怒,严令二人断绝往来,并让儿子另娶一温顺本分之王氏女为妻;而唐婉也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氏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本人亦宽厚重情、开明通达,对唐婉的遭遇表示同情与谅解。陆、唐之间从此切断联系,音息隔绝。
后来,陆游在唐氏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经过几次挫折后终于走上仕途。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四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三十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来到家乡禹迹寺附近那个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的沈园游览散心(今绍兴仍有此遗址,并成了一处旅游胜地,粉壁上还留有陆游亲书的词作)。也许是造化弄人;正当他独坐自饮、借酒浇愁之时,竟在这里巧遇了阔别近七年的前妻唐婉与其夫君赵士程。据《癸辛杂志》,时“唐氏以语赵,遣致酒肴,放翁怅然久之”,往事幕幕,旧情难舍,无语伤神之下,乃提笔在墙上题了那首著名的《钗头凤》(见文首所引)。诉尽十年相思苦、无奈恨、悲凉意后,陆与唐怆然而别,悔恨绵绵。唐婉读罢此词后,也是满心悲伤,感慨万千,不免失声痛哭,回家后愁怨难解,不自禁和了该词,亦是一首《钗头凤》(见文首所引)。不久后,唐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入川蜀任职,复返江南。几十年辗转南北的风雨生涯,都无法消除他对唐婉的苦思眷恋。得知其死讯后,他更痛不欲生,打击甚重。在六十七岁高龄时(1192年),事已隔近四十年,陆游又重游绍兴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心情难以抑制,泪落沾襟,便写了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诗中如此哀悼唐婉:“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七十五岁时住在沈园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留下《沈园》绝句二首:“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中第二首非常著名。
就在去世前一年,陆游还写诗怀念唐婉,深挚无告的情思令人读之恻然:“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