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天理良心的故事”,是否受到心学影响?
2020-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心学
良知必用天理,天理莫非良知,以言其交用则同也。——湛若水
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王阳明
下边是一则流传在广东梅州地区的民间故事,让笔者想起了心学。这则故事是否受到王湛心学的影响还有待探究。不过,民间传说无疑反映老百姓心中的信仰是肯定的。
北宋大儒程颢提出天理学说之后,“天理”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信仰。明代大儒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学说,也是影响深远。由于阳明心学的兴盛,“良知、良心”,在民间也流行起来,加上王湛两家的讨论让“天理良知”的关系更加紧密,天理良知并提,使“良知即天理”、“心即理”成为全民共识。
话说从前在客家某地方有个人名叫天理。有一天,天理上山砍柴发现一棵树的一根树枝是金条。走进细看,树枝一端写着“天理”,另一端写着“良心”,中间还划了一天直线。天理惊喜万分的同时,想到上天可能让自己与一个叫良心的人平分金条。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天理还真是找到一个叫良心的人,恰巧,他们都是穷苦而老实的人。良心的母亲这时还有重病,正愁没钱医治。
两人皆大欢喜,然而把金条平分的时候,金条不见了!良心认为是上天暗示地下就有金子,于是两人找来工具挖掘,挖出一缸金子来,于是高兴地平分了。
故事传出去,人们评论说:如果天理被贪欲蒙蔽,金条会消失,良心也永远不能发现金子,所以做人就该光明磊落,不被私欲蒙蔽。
久而久之,“天理良心”成为客家地区用以劝诫人们的口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