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僵尸粉”,他用一个小程序就搞定了
短短六年,微信从1亿多用户,到日活超过10亿,而生活在中国的我们,见证了这个奇迹。
这六年,很多人、很多机构享受到了来自微信的红利,获得了名和利,比如第一波订阅号流量红利的受益者:Wemedia(新三板上市);第一波传统媒体人转型受益者:一条、咪蒙、黎贝卡的奇异世界、于小戈等;第一波资本受益者:高樟资本、真格、创新工厂、BAI等......当然,还有很多隐藏在水面下的搞灰产的机构和个人。
6年来,很多企业在早期确实借助微信实现了早期的流量获取,如公众号的粉丝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是接下来大家又面临这么一个问题,粉丝涨了一段时间,就到了瓶颈期,涨不动了!大家都在以10w+为终极目标,最后发现,好不容易拼出一篇10w+,却不能产生多大的作用,除了带来一两百个粉丝,公众号根本没有质的改变。知名大牌企业(如优衣库、星巴克等),可以和微信进行各种深度合作,而二三线品牌是否有这个机会?
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但却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见到不少传统大品牌在微信生态中产生了很好的推广效果,比如百雀羚、宝马、杜蕾斯等,他们可能就靠着一个创意、一条H5,甚至一张海报,就引爆了整个朋友圈。看到别人用较低的投入就达到50倍甚至100倍的营销效果,再加上媒体鼓吹,传统行业的老板们还坐得住?
先注册个公众号、找个小编做内容,预算高的再配个设计师,他们的公众号梦想就开始启动了。如果做的内容吸粉效果不够强,那就再搞点活动,投入个几万做粉丝裂变,轻松圈得上万粉丝。
然而,圈粉之后,给企业带来什么呢?通过奖励换来的粉丝根本不精准,一推送文章粉丝就“唰唰”往下掉。平均算下来几块钱一个的粉丝就这么取关,就像是一把把的钞票在眼前消失了。至于转化,就更难了。
直到小程序出现,事情似乎有了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对传统企业可以说是最利好的消息。
微信磨刀霍霍一年推出的小程序,在2017年,经历了火了又冷,冷了又火的阶段。而在2018年伊始,百度、头条、九大手机厂商、蚂蚁金服都把重兵杀进这个领域,推出各自的小程序、轻应用。为什么?因为市场大啊,大公司都忍不住利益的诱惑。
而正是得益于小程序的“轻”,企业的每一个营销场景,都可以有对应的小程序或页面,能够轻松触达客户,只要用户点击,就可以轻松获客,快速获知用户的初步喜好和消费轨迹。
微信用户进入小程序,小程序就可以获取最基础的一些用户数据,而当这些用户数据达到一定量时,就可以成为企业决策的一些引导。比如一个小程序的用户85%都是女性,在小程序的主色调上就可以选择女性更偏爱的颜色。
同样,小程序也可以很轻便,Ta可以作为一个前端连接器,加上一个数据中台,对接上原有企业庞大繁杂的内部CRM系统,运用得当,就可以让企业的“僵尸数据”瞬间盘活。
比如原先那些企业通过公众号吸引了一批粉丝,后来逐渐沦为一个发传单的工具或者公司的文化墙。用小程序,可以进一步帮助公众号裂变,以及转化。
比如有的公司开发了一个性格测试类的小程序,用户测试之后他们想方法引导用户转发微信群和关注公众号,用这种方式获得了15W的粉丝。
而那些有粉丝的企业,大多会搭载一个商城去帮助转化,让粉丝产生业绩。比如一个做美妆的公众号,凡是讲到店内有售的商品,它都在下面放上带小程序购买链接的卡片。粉丝能直接购买,转化率一下子提升了5倍。
小程序,不仅仅是一个获取流量的应用,也不仅仅是一个基于微信的前端展现工具,它承载的可以更多。关键是,对于企业而言,你是否需要小程序?你需要什么样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