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

提升认知深度的最好方法,是学这门学科

2019-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说家郭大侠

持续输出第38天

“要成为真正洞悉本质的高手,必须把思考问题的深度再提高,最后还应该进入人文层面,如哲学、美学、历史等”。

我今天在《好好思考》读到这句话时,深有共鸣。

这使我想起自己昨天写的一篇文章,从人文层面分析黄执中比《奇葩说》其他选手强的原因。

我在文章里举了一个案例。对于“精致穷错了吗”这个辩题,其他选手都从表层分析“精致穷”的好坏,但黄执中指出“精致当如欣赏文学作品、美妙的诗词等,你因此而变得内心富足;而人的本质是粗糙,精致穷是你明明内心很粗糙却不敢面对”。

对比之下,你会发现黄执中从人文层面出发的辩论更接近本质。

难怪大家会觉得黄执中的辩论更有深度,比其他选手更强。

写完文章后,我发到了大湾区辅导员群。没想到辅导员晓丹在读完我的文章后,很快给出了反馈,她表示对“人的本质是粗糙”不了解。

我于是从人文的层面给她分析:“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都是粗糙、不够完备的,所以说人的本质是粗糙”。

晓丹认为我从人文角度切入的回答还是很不错的,她之后又提出一个问题:“精致了,依旧穷是怎么回事儿?”

我继续从人文的层面分析,哲学家的精致是追问世界本原,但他们志不在赚钱,所以依旧穷。

回答完晓丹的问题之后,我内心其实特别感谢她。因为她倒逼我从人文的层面去分析问题,倒逼我试图把自己的回答变得更有深度。

成甲老师在《好好思考》里写道:“在只有不断获得眼睛之外的‘眼睛’,才是真正的认知升级”。

在我看来,眼睛之外的“眼睛”,颇有哲学里对思考的思考的味道。

我最近在读《哲学导论》,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发现学哲学真的对提升认知深度太有帮助了。

学习“本体论”,你会领悟到存在的意义;学习“形而上学”,你会领悟到“道”的启发;学习“认识论”,你会领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理”。

在我看来,学习哲学这些人文科学,是提升认知深度的最好方法,因为它们体现的是最本质的“一”。

如果我们能找到那个“一”,然后能依“一”而行,何愁不能取得成功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