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二)
1.不要着急,不要生气。要微笑,要温和。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弹药补给的狼狈状态,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烂额又得不到善果的——必定是这个愚蠢的教师。
2.就这样,一种默契、亲切和期盼,师生之间生成并回流——那就是:我们都希望能以自己的努力使对方高兴,都为对方的高兴而高兴。
3.兴致勃勃不好,兴致勃勃是燃烧的状态,是不正常的,不能持久的状态,对自己伤害也很大。
4.(学生)来学校不光是学知识,也是通过和各种类型同学的交往磨合培养自己的过程。磨合、纠纷、挨罚,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5.家长三分之一不理睬或者没能力做,三分之一积极行动,三分之一勉强跟着拖——这就是合格、优良产生的原因。孩子与孩子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家长素质的竞争。
6.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人生命定了是有欠缺的,谁能保证你付出就一定都有回报?
7.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好学向上的心来学校的,只是各人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的滋养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
8要用至少半学期的时间,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强化一个观念:安静。
9.柔和的才是用心的。既要保护嗓子,又读到心里,还不吵人,还能得到老师喜欢,多好!
10.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轻唱,有一种特殊的温和与平静在教室里生成。
11.看来,培养倾听的习惯,要和提高发言的质量同步进行——起始阶段,我就应当多喊这样(表现好的)的孩子,既是示范,也是于自然状态中营造聆听的氛围。否则,一上来就让这帮家伙去倾听蚊子哼哼——往重里说,那叫“逆天而行”呢。
12.读文章,讲究的是语感——良好的语感,对于个人来说,不仅有利于文学修养的培植,也可以让他从谈吐到内心变得和煦优雅。对于班级管理而言,培养语感,就是在审美过程中生成富有生机的秩序。拍桌子瞪眼睛的高压方式当然也可以威吓出秩序,但用苏大师的话说,那种“弹药补给”式的威吓,只能让教师在声嘶力竭的被动维持之间,将师生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做了外在的暂时的纪律的代价。
13.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处罚是必需和善良的——同时又不能让他们将惩罚看作游戏。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尺度把握,教育之所以成为艺术,我想盖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