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对庐首页推荐简书•古诗词新韵

賞讀對廬(5)‖ 黃河恒古東復東——咏鄭州黄河碑林

2016-10-12  本文已影响107人  大地倚在河畔
千回百折向东方  [网络图片] 见《对庐诗词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这首七古《郑州黄河碑林》写于1985年。诗篇一开始就表现了恢弘壮阔的气势,如同在九天之上俯瞰苍茫大地:看呐,黄河起源于世界的东方,亙古以来,无论千回百折也一直流向东方!她就像一条巨龙,是华夏民族骄傲的象征!在对庐先生看来,咏黄河碑林,首先必须咏黄河,且本质上就是咏黄河。

于是,他从5000年前黄河流域华夏族始祖轩辕黄帝及仰韶文化的遗址说起,述及相传的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联合炎帝与蚩尤部族在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涿鹿之战,又指这些群雄角逐血洒荒野的远古的历史性之战,确立了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开创了我们民族发轫时期的最初的历史。

紧接着,诗人任思绪如潮涌,从黄河雄奇的地理气象及壮伟的自然演变,到关于黄河的历史故事,时而低昂时而高亢地纵情咏唱。

所咏当中,有上源在巴颜喀拉山脉的激越奔腾、源头湖泊鄂陵湖的高寒荒冷、积石山河段的清澈晶莹、青铜峡河段恍若天降的巨流、河套平原的长河落日塞外风烟、晋陕峡谷的高原浊浪壶口飞瀑、下游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也有西汉瓠子河决及20多年后成功堵口、宋熙宁10年澶渊河决和苏东坡徐州抗洪告捷;也有刘项相争及汉霸二王城的鸿沟旧界、南宋边关烽火和岳飞抗金的英雄史迹、大河岸畔古商都郑州于今还烈的文化风气以及五龙峰下楼台殿阁的宏伟景象。

至此,诗人将驰聘奔突的思绪收拢,咏叹道:如此大好河山,她的壮伟和她生生不息的历史递嬗如何能说得尽!那激动的心情又如何能平静!我们久经磨砺,能不为这条伟大河流做点什么吗?这好比拔出了宝剑焉能不尽情舞动?

直到这时,诗人才将笔触落在碑林上:骆驼岭下千碑矗立,那种无与伦比的气势,实在是如有神力扶助啊!由此,黄河碑林的意义及气象尽出。

黄河恒古东复东,华夏矫矫其犹龙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篇句式整齐而内容则自由驰骋的七古。诗人的思绪是旷远壮阔且自由飞扬的,这与古诗中的七古在形式上较自由及变化多样的特性相一致。

全诗根据内容所需用了48句,足以承载诗人所欲表达的丰富跃动的内容。变化多样的另一点是换韵。诗人全篇换了六次韵:开始是上平声一东韵;换入声九屑韵;再换入声一屋韵;再换上平声一先韵;再换入声十药韵;最后换上平声七虞韵。这种多韵部的变化,完全是内容上不同情意所需。正是这种变化,使全篇在复杂多变中更显诗意与韵味。

施蛰存先生评价对庐诗词时曾说:“对庐诗不拘一格,左右逢源,工力见于长律,《南越文王墓》、《黄河碑林》等皆东坡逸响……”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亦有言:“徐老于诗,各体皆擅,然笔者窃以为其七言胜于五言,其所作亦以七言为多。七言中,最能体现作者独特风格的当为七古。”这首七古《郑州黄河碑林》,是对庐先生重要的代表作。

                                              (大地倚在河畔)

对庐诗文集 : 一简兰章可卷舒

*《郑州黄河碑林》见《对庐诗词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P.37//《对庐诗文集》上册(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P.59

“不懂得把自己的孤独跟群众结合的人,也不会懂得在忙碌的群众之中保持自己的孤独。”

【下期预告: 《赏读对庐(6)‖ 夜雪沧州壮若涛——水浒人物十五首》以联章七绝,逐一述咏十五位《水浒》人物故事。】

2016101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