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长励志亲子教育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2019-02-03  本文已影响6人  落小山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最早听说奕夫,是从其他老师口中得知的,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优异,文采斐然,著有个人诗集《明灯》。
奕夫的诗歌,从现代诗到古诗词的书写,以少年成长时对自身和世界的怀疑,吟诵自己的遭遇和世态感悟:“我不咆哮,也不抗议,我知道这一切都没有用,毕竟我和别人不一样”。这是奕夫在经历身体磨难之后,思想的挣扎,呈现在命运面前的忍耐和弱小,但他的所遭受的苦难不是用眼泪来表达,他用诗句纪录下自己的顽强。
                                ——编者言

你好,被命运“宠坏”的小孩

2015年新生报道日,骄阳似火,华文学院的大本营中迎来两位家长,但是他们却没有带自己的孩子来学校,他们向老师询问是否有单间,可以派人陪读吗?当时我在想,这是个被宠坏的小孩吗?后来了解到这是一个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的学生,而且内心还挣扎着不肯来就读。他父母希望学校能够给予帮助,这事引起校领导的重视,立即派出华文学院辅导员钟广增和王艳春老师与奕夫进行电话交流,王艳春先跟奕夫着诗文,然后劝慰他说:“大学是人生重要阶段,在这里会有更大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放弃太可惜了。”在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父母的配合下,最终说服奕夫入学就读我校华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校根据奕夫的实际情况安排宿舍,了解到奕夫喜欢写作,钟超婷老师邀请他加入学院微信公众号运营小组,并指派班助杨彦锶对他进行指导,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为南北校区路途较远,所以每次南校区有活动的时候,辅导员钟广增必定会开着学院的“小红车”送他上去,或者是班里的同学“护送”他上去。

在加入微信运营小组后,杨彦锶带领奕夫和师弟师妹们进行微信文案创作,他们合作的第一篇推文《梦在路上 ——华文学院第二届团总支动员大会完满落幕》在“广涉外华文”微信公众号发表。奕夫过去都是写抒发内心情感的诗歌或散文,而新闻稿则是一种新的文体,这让奕夫尝试了又一种写作体例。同时给他指派搭档,也能够增强他与人交流的能力,改变他不善言辞的性格,让他更快融入华文学院集体之中。他们还曾一起合作过《倒着写的《史记》》、《华文团总支出“大事”了!》等,他们之间默契配合,每次投稿的文章都很精彩,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除了学习外,他还去参加其他的社团活动,有次他去南校区观看了校棋社举办的象棋比赛,观后深有所感,赋诗一首《观棋》,“汗马蹄惊蹲地虎,孤鹰翅博戾天鸿。阴阳得济烟尘袅,相笑灵犀鹤发翁”。这首诗将对战时棋局的精妙之处细道出来,最后一句相笑,将两位棋手比赛后的化敌为友,相视而笑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杨彦锶说对奕夫印象最深刻的是举办校第二届华锦杯征文比赛。他说,入学前,奕夫父母就拿了一些奕夫的作品来学校,入学后奕夫也向华文学院投了很多诗歌稿件,后来收录到了他出版的诗集里。当时我告诉他有一个颁奖活动想请他去参加,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华锦杯”诗集创作一等奖获奖者。当李院长给他颁奖时,他一直拒绝,“这个活动我没有正式投过稿,把奖状和奖金给其他人,不要给我。”后来,奖状和奖金一直存放在学院里。奕夫是一个做事很有原则的人,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特别“关照”而欣然接受,他喜欢凭自己的意愿而活。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生活第一,诗歌靠后

这个生于汕尾的95后小男生确实“和别人不一样”!他让我们佩服的不仅仅是他面对自己特殊身体条件的勇气和毅力,他的阅读量和见识深度也让我意外,而他在格律诗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严谨以及信手拈来的佳句奇词,则着实让人钦佩。

“当年战火浸中州,遍地狼烟遍地侯。枭相称孤倾大汉,仁王得志慕皇周。”“烟渚残阳悲鹤发,徒看故垒对沙鸥。”这首诗是对历史前朝的仰望,对时代的感伤,一种自我情感的真挚流露。《楚歌》是对项羽自刎的感慨,所有的功名利禄,恩怨是非最终都化为一曲楚歌消散在历史长河中;还有《红楼惊梦》、《过汨罗江》、《楚怀王》等作品都可以看出他的文学素养之深。在大批网络文学和言情小说受到青年青睐的时代,他仍喜爱阅读古典,从古典中观仰先人文风,并结合自己的想法与文体融会贯通,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当今古典书籍“道之难传”的情况下,奕夫仍能静心读古典并习之所得,实属不易。

11月2日,我又见到了这个用文字点亮一盏明灯的男孩,他谦和有礼,笑得眉眼弯弯。摇摇晃晃是命运赋予身体的磨难,但是快乐是自己操控的。当问到别人会不会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而给予更多的关爱时,他哈哈大笑:“他们对我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刚开始我也会很自卑,甚至不想上学,把身心都囚禁起来,隔着冰冷的铁栅望着这个世界,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能让我快乐起来,反而让我更加难过。后来,我慢慢敞开心扉,跟他们畅谈,原来快乐源于分享。其实,我已经很幸运了,我有倾尽全力爱我的父母,有细心照顾我的爷爷奶奶。幸好我的弟弟和我不一样,他正在上高中,时常关心着我,还有在校时,同学老师们会经常串门来唠嗑,顺带看一下我的生活状况哪里还需要帮忙。”

诗集出版后,面对蜂拥而至的人们,“诗歌是什么?”是奕夫常常被问到的问题。他说,再没有什么比让诗人定义诗歌更无聊的了,如果非要我说,我只能用余秀华女作家的一句话来概述:“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由于后遗症的影响,他习惯于侧偏着脑袋看人,语速不快很多时候还要面对舌头像被打结的磕巴,但这都无碍于他眨巴着眼睛见招拆招,“我高一时开始写诗,写到今天刚好六年了,当时觉得日子一天一天晃过去了好像有点空虚,但是写了一个十几行二十几行的诗,虽然很小,但也是一个很完整的状态,慢慢会觉得我还是可以去完成一件事情的,心里会得到一点满足感,写诗为了填补生活的空虚。我也不知道什么叫独特的风格,我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风格,而且我觉得一个作家一旦形成一种风格,他的写作生涯基本上就结束了,这是不好的。在我写作之前我没有看过多少诗歌作品,那时候仅仅知道有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不需要很长,我觉得适合我的书写,但是我真的没有看过多少诗歌,仅限于高中课本的诗歌给我的启迪。”

当我问奕夫,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看书写诗,还有哪些娱乐?他笑着说,他会在网上跟人下棋,家人也常带他出去看外面的风景,他说:“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生活是第一位的,诗歌是永远靠后的,我不能为了诗歌去生活,这样就很傻。在诗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人模仿另一个人,特别是生活方式,一个人的性格怎么可能被模仿,而且生活是参差百态的,你周围的环境不同,产生的诗歌都不一样。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一个人对诗歌的看法,一个事件对人的影响。哪怕生活方式和我完全一样的一个人,诗歌也不可能一样。”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在身体因素的漫漫苦旅中,奕夫也曾无数次发问:数万亿颗星,偏偏选中了我,某时某刻,义无反顾的撞上了大气层,长长的尾巴无关祸福,一个孤独的生命,一场绚烂的烟火。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我跟其他的小朋友不太一样?”这个问题奕夫只在小学一年级时,问过他妈妈一次。

妈妈问:“林小胖跟他哥哥一样吗?”

奕夫:“不一样。”

妈妈再问:“冬冬跟林林一样吗?”

奕夫:“不一样”

妈妈:“就是啊,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奕夫的父亲在汕尾市政政府办公室工作,知道我要采访奕夫后,特意从汕尾那边上来广州,他笑着说起这事,“名字可能不准确,总之都是奕夫经常一起玩的朋友,当时听完妻子复述完,我说:‘老伴,你牛’。我没问妻子听到问题是什么心情,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一个随口讲出的答案。我自己设想过无数个版本,现在只记得其中一个:因为你生来就与众不同。”

经过访谈我才知道,原来这本诗集《明灯》,是源于一位平凡的父亲送给身体特殊的儿子的一份成长礼,更是父亲对儿子的希冀和爱,以及一种肯定和鼓励。还有他们平时的相处方式,可谓是亦友亦父。亦友是经常谈论诗词用语,以及对生活的看法。亦父是对儿子的厚爱与宽容,如他的诗集后记所言:“儿子,为父不能给你一个健康的躯体,但却想你能给后世留下健康的智慧,惠己惠人,惠及社会。爱是相互的,人人多给社会一点爱,世界就会光明;自己阳光,道路将不会黑暗。儿子,你已长大,为父不可能陪伴你一辈子,未来的路你要自己走,为父期待诗书永远是你的良师益友,在你失败时给你安慰,在你成功时使你静下心来去寻找奋斗的动力,它会使你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诗如《明灯》,照你前行,助你看路,指明方向,走好你今后的人生路,望你的路在你的笔下无限地延伸……”;又如一道哥(一道文化工作室的小编)所说:“我见过的教育方式不少,但这样的方式却是第一次碰到。关于这位父亲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我不得不提两个细节片段:一个是我重新将书稿进行分辑后,这位父亲先是征得儿子的同意,然后又询问了当地几位文化界的朋友,最后在我的具体说明后才做出了决定;一个是样书出来后,他来回奔波两百多里路,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亲自带着修改后的书稿到普宁找我面谈,指着样书中的一处处修改,等我一一确认后,才放心地将样书交给我,还特别嘱咐我一定要再看看,再发去印刷。”

推倒大山,迎接太阳

我们常说当上帝给我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打开一扇窗。奕夫由于自身行走局限性,他关注身边日常生活感受,用他天生敏感的触觉,写出了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诗句:“飞离这个禁锢着我的肉体,却禁锢不了我内心的囚笼”。

“用刀尖入水,用显微镜入雪,就算反复如此,还是忍不住问一问,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嘛,他们和小鸟一样,总在我胸口跳伞。”

其中,“对着抬头仅见的狭小的天空,却等来了一片死寂。”《禁闭》中的一言让人深深的伤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疼痛堂而皇之挂在脸上的,即便没挂在脸上,那痛却是一分也不少的。

二十三年的光阴,父子俩就是这样,父亲把儿子背在后面,一起说笑。

有次奕夫问父亲:“你对我厌倦过吗?”父亲俯下身子,在他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握着他的手说:“我永远都不会的。”

“为什么?”

“因为你每天都给我新的热情和活力。”

他们父子俩有个默契,就是在夜晚降临的时候一起默守书斋。间隙,父亲推着奕夫在屋子里走一走。走一会儿,奕夫说,“现在就当我们在公园,走到哪儿了?”父亲说:“走了还不到一半呢。”然后,他们继续在屋子里转来转去。

散步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三样道具:闲散的心情,怡人的景色以及健康的双腿。这三样,奕夫都没有,但他照样可以散步,他有父亲陈守章。

他们的散步是这样的:父亲推着奕夫,这样,腿就有了。为避开围观的人群,散步的地点就选在自己家里,这样,闲散的心情也有了。至于怡人的景色,在陈奕夫的嘴里,靠在书桌上,奕夫不断的描述自己想到的风景,一棵树,是柳树,柳叶是绿的,一片湖,湖水是蓝的,一根电线杆,一阵狂风,一场疾雨……景色在奕夫的描述中历历在目。

奕夫说:“写作让我们离开熟识的世界,然后看到更多的东西。离开家来上大学,我便很容易注意到影子、鸟、汽笛、天空变幻的颜色、某个房顶上的尖顶、通往河岸的下行台阶的模样;还有蹿到树上松鼠的颜色……”

“假如真的有假如,假如我是一个健康的人,我想我会做得比今天还要好。但这世上痛苦总是需要有人来咀嚼,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当问及奕夫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时,他脱口而出说:“语文老师。我今年6月份就报了专插本,希望在文学上继续深造。大学时光,我认识很多朋友、老师,我非常感谢老师们当初劝说我来读大学,让我体验到很多以前没有过的快乐时光。”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经历多少苦难,只要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奕夫的诗,立足于个人生存境遇,用独特和细腻的生命体验,以及对诗句准确的捕捉,通过诗歌完成对自我的救赎:我和别人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正如他在诗歌中所言:我要“推倒‘大山’,迎接太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