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书人物日更day6—王安石:最糙的汉子,最烈的宰相
文/冬月渐暖
王安石(1886--1976年)宋朝有一个特别牛的人,叫王安石。他写了一首《梅》,惊艳了一大波吃瓜群众。
《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原以为是他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后来才发现是“吾视汝之容面,欲刃之”。
是的,王安石长得很丑,不爱讲究,是个不折不扣的糙汉子。
-1-
《宋史·王安石传》是这样记录王安石的:“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安石非常节俭,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
王安石生活很糙,衣食住行全都是低配版的,甚至还有人叫他“邋遢大王”。
据说,王安石在扬州做太守幕府时,经常彻夜读书,黎明时分才在椅子上打个盹。等到睡醒时,不洗脸、不梳头就跑去上班。
太守韩琦看他精神不振的样子,还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劝他趁年轻多读点儿书,不要想些有的没的。
长时间不洗澡,王安石身上长了虱子。有一次,在王安石面见皇帝时,虱子竟爬到了胡须上,宋神宗看到后忍不住笑出了声,王安石还不知道咋回事,等出了门问同僚才明白过来。
王安石让手下把虱子抓走,同僚趁机挖苦他说:“宰相脸上的虱子是被皇上亲自鉴赏过的,怎么能轻而易举抓走哇!”
王安石“邋遢事件”数不胜数,他却从不在意。他认为:应该将有效的时间花在读书上,用在为人民做实事上。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日子,管别人干什么。
可以说,王安石将糙汉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洒脱豁达,不拘小节,却又无比坦荡,用心做自己,用心做实事。
-2-
王安石极度邋遢,却又极度“干净”。
十七岁时,王安石跟随父亲来到江陵。文人骚客聚集一处,大都是吟诗作对,把酒言欢。他倒好,一头扎进田间地里,跟着老农民学习种地施肥。
二十一岁时,科场登第,大家都打破了头皮想要留在京城,当个京官,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王安石却默默地卷上铺盖,跑到最苦的地方当官。
人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王安石当官,是每天都有“三把火”,从不让自己闲着。
刚到任的王安石,就跑到农村做调查,一个乡接着一个乡地跑,不愿假借他人之手。在了解百姓详情之后,王安石再有针对性地实施兴修水利、扩办学校等举措,竟真的把穷苦的郢县治理得有理有序、丰衣足食。
王安石可能自己活得糙,但他从不会让百姓活得“糙”。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他总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让百姓安居乐业。
王安石的夫人吴氏,曾瞒着他给他买下一房小妾,王安石得知后很不高兴。经询问,原来是女子的丈夫弄沉一船官麦,不得不卖妻还债。王安石赶紧命人将女子的丈夫找来,替他还了官债,让他带回妻子。
王安石这一生就只有吴氏这一任妻子,再无其他妾室,这也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了。他可能不是一个绝佳的丈夫,但他的内心很纯净,所有的宠爱只给妻子一个人。
糙汉子王安石,表面上黑如焦炭,内心里净如白玉。他或许一点都不完美,但他为官为民操劳、为夫为妻忠贞,这就够了。
-3-
1086年,一直崇拜王安石的宋神宗,急招王安石进京,并认同他的改革之法。
次年春天,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开始大刀阔斧地颠覆北宋“祖制”改革。终于能够把自己隐藏的洪荒之力全都施展出来,王安石表示很开心,完全是一副“遇神杀神,遇魔降魔”的状态。
可但凡变革,总是会有反对者,总是会侵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尤其是那些平日里喜欢搜刮些民脂民膏的大臣们。一旦变法,他们的利益会受到直观的损害。
身处变法漩涡的王安石,几乎成为整个朝廷的仇人,可他完全不怕,毫不犹豫地硬杠。即便是与宋神宗意见不和,一激动就立刻上表辞职不干,总是闹得很不愉快。
改革还在有力地进行中,可朝廷内外已经哀声怨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巨大的反噬终于以王安石被罢官为结局。
很多人拿王安石被罢官说事,说他性格有缺陷,说他能力不行,办不成事。
确实,王安石天性率直,坚持做对的事情,缺少了宰相应有的稳重与圆滑。但也正是因为他强硬的坚持,才能让变法有序进行。
有人说,王安石是一个成功的文学家,却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可最能印证王安石一生功过的,还是变法所带来的效果:
曾经备受争议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大大提高了北宋的财政收入,农民的负担也大大减轻。在经过“将兵法”调整的大宋军队,也慢慢强大起来,暂时压制西夏。
王安石一直饱受争议,可他直爽的性格、纯洁的感情、为国为民的心从未改变过。
他是个糙汉子,却活出了人性的“真”与“纯”;他是个宰相,却做到了“忠”与“猛”。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二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