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产】新春特稿——黄金分割、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中美贸易摩擦(
前言:自然的法则在社会中是否适用?希望本文给你另外一个视角观察自然和社会,牵强附会之余希望能带给你对事物间关系的另一种思考,本文共分为三部分,黄金分割、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中美贸易摩擦,上篇讲过黄金分割,中篇就来说说太平洋海军条约
华盛顿会议
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通过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国联盟约》以及会后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以条约法律形式,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般关系与制度,即所谓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但是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角逐海上霸权,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海军军备竞赛。尤以美、英、日三国表现最为突出。
- 美国仰仗自己急速膨胀的工业和金融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出了挑战。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一百三十七艘军舰,“建设一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海军”。
- 英国不甘示弱,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
- 日本为了与美英一争高下,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八八舰队计划,即拥有两支强大的舰队,每支舰队有主力舰八艘,每八年更新一次。
- 法国和意大利也兴冲冲地加入了这场竞赛。
就这样,列强们你造一艘我造两艘,从大西洋、地中海到太平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军备大战越演越烈。但是时隔不久,列强们开始尝到了军备竞赛的苦头。伴随着一艘艘战舰的下水,军费开支陡然大增,各国的财政纷纷捉襟见肘。英国首先奉陪不起。它早已被战争弄得财力匮乏,现在硬撑着加入军备竞赛,真是苦不堪言。日本也力不从心,为了实施八·八舰队计划,海军拨款已占整个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美国虽然财大气粗,但要真正压倒英、日也非易事。
这时,蔓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各国人民要求裁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列强们的海军军备竞赛陷入了困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总统沃伦·加梅利尔·哈定倡议召开限制海军军备的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史称华盛顿会议。
海军条约
华盛顿会议为了达到限制各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的目标,经过近三个月的明争暗斗,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终于宣告闭幕。这天,美、英、法、意、日五国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通称《五国海军条约》 。
主要内容是:
- 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五国按比例为5∶5∶3.∶1.75∶1.75。
- 禁止建造标准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并不得装置口径超过16英寸的火炮。
- 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单舰标准排水量原则上不超过2.7万吨,并不得装置8英寸以上口径火炮。
- 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岛屿要塞一律维持现状,不得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但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除外。
- 条约的有效期到1936年为止。
美、英达到了限制日本海军力量的目的,将日本原来要求的比例是10:10:7变为10:10:6,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只得屈从;英国被迫承认海上新霸主美国与海上传统霸主英国海军实力的平等地位。
条约文本《五国条约》的签订是列强在海上实力对比问题上暂时妥协的结果,它使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地位,从而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终结。但条约只对两类舰种作了限制,因此并未从根本上缓和列强对海上霸权的争夺。
对美七成论
从上篇的黄金分割比0.618开始,向两个方向取整,分别是0.6和0.7,也就是两个事物的比例60%、70%。
上文中日本要求的对美、英海军吨位比例也是从70%将为60%,为什么日本会要求70%?要从一个人说起——“日本第一的海军战略家”佐藤铁太郎,佐藤铁太郎,日本的海军中将,海军战略家,喜欢弄战略,他可以算是陆军有名的石原莞尔参谋的国际问题导师,他和石原莞尔是同乡,石原莞尔上陆军士官学校时星期天常到他家去蹭饭吃,因此经常和当时已经是海军中将的佐藤铁太郎聊天。石原莞尔对美国的看法几乎全部来源于佐藤铁太郎。
美兵力“七成论”最早是在1907年发表的《帝国国防史论》中提出来的。 佐藤1912年晋升为少将以后,在担任军令部参谋的同时,依然兼任了海大教官,这时写的《国防策议》详细地论证了这个“七成论”。当时由海大校长八代六郎牵头,组织了佐藤铁太郎少将,安保清种大佐,大角岑生中佐,下村延太郎大佐和斋藤七五郎中佐等人编写了一个名叫《国防问题研究》的论文集专门宣传这个“七成论”。
所谓“七成论”,是佐藤铁太郎总结了历次海战的兵力以后得出规律:海战中进攻一方没有防守一方1.5倍以上的兵力,就属于冒险,成功的概率很低。反过来说防守一方如果拥有进攻一方2/3以上的兵力就能迫使敌人不敢发动进攻。结论是,日本如果希望美国不敢进攻日本的话,至少应该保持相当于美国海军七成左右的兵力。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过程中,日本未能如愿获得“对美七成(占比70%)”,而只是“对美六成(占比60%)”,在1941年,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战争准备与极其畸形的军备投入,日本海军终于如愿达到了其实力的巅峰,达到了美国海军实力七成,也成为了它们开始滑向毁灭的起点,这是后话,但是有一个0.7是像佐藤铁太郎认为的神奇数字吗?
神奇数字0.7
足球场上,一方被罚下两人而逼平对方甚至获胜的案例偶然有之,但罚下3人(不算守门员刚好7:10)而取胜和逼平只在理论上有,实践中很少听说;如果被罚下四人,几乎不存在对抗翻盘的可能性,因为,足球规则是最多只能罚下3人,如果人数不到对方70%,比赛已经没有必要了……
动物界,顶级肉食动物和次一级的捕食者,体型比例极限就是50%(70%的平方)至70%之间。草原上的狮、豹、鬣狗大致这样排列,在森林里,虎、豹、 狼也是如此。
正常情况下成年豹子能打败成年狮子,但狮子也轻易不愿意攻击豹子,因为豹子的躯体在狮子的30%-50%之间,只能打败不能秒杀,也就是难免你死我伤。所以动物世界的捕猎一般都针对体积不到自己30%的更次一级或次一级中的最弱者。比如狮子捕杀鬣狗或幼年豹子。
在大炮巨舰的时代,有个有趣的规律,“下级”舰种相对于“上级”的吨位比例刚好60-70%的平方(40-50%),而下一级军舰的最大吨位约为上一级最小吨位的60-70%。比如,当时大多数战列巡洋舰上限3.5万吨,下限2.5万吨;重巡洋舰上限1.6万吨,下限1万吨;轻巡洋舰上限7000吨,下限4500吨;驱逐舰上限3000吨,下限2000吨……
这是因为当时的海战中有个规律: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军舰不可能被一个吨位不到它70%的下级舰打沉,而对于只有它30%以下的军舰,基本可以秒杀。
商界也如同如动物界,除非迫不得已,任何肉食动物都不会主动去攻击体积达到或接近自己70%的肉食动物,以避免一死一伤。如果差距不到30%的两大头部企业展开意图彻底干掉对方的竞争(比如价格战),必然导致两败俱伤并且大多情况下难以如愿彻底消灭对手。
换句话说,如果“老二”在某些方面占比达到或者超过“老大”的70%,则极有可能改变“老大”垄断的局面,而此时“老大”对“老二”的斗争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留心观察,这种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国家之间竞争也基本符合此规律,欲知详情,下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