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忆读书》看如何让学生思维可视化?

2021-01-26  本文已影响0人  萱萱啦

昨晚看的是上外黄埔外国语小学葛骁锋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朗读古诗。

2.直接出示课题,解题,根据课题了解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3.介绍作者,冰心写这篇文章已经89岁了。怎么学习这篇课文?单元要素给了我们提示,一起读。(出示单元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二、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1.交流,请学生说。

如果要梳理她的经历,哪些是一定要说的?请学生说。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板书“七岁时”)

2.还有什么要素你觉得要说的?请学生说。板书“《三国演义》”

3.这样一来你发现梳理信息后,什么是重要的?谁根据黑板来说说冰心的这段读书经历。学着这个样子,还有哪些读书经历呢?板书“十二三岁 《红楼梦》”

4.有没有同学要补充一下?板书“中年 ”

还有没有要补充的?板书“《水浒传》《荡寇志》”。不仅把书说出来了,还找到了他们的关系—对章回小说产生了兴趣。什么是章回小说?出示《三国演义》的几个目录。

5.板书“1980年后 读万卷书”

同学们我们看看,要梳理信息,哪些是要写的?

6.冰心为什么要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请学生说。那么她在读书过程中有很多感想,请同学们把直接写冰心读书的句子画出来。(找感受)

请学生说,根据学生说的贴板书。

这两段感受总结的是哪一段读书经历?把感受贴到相应的书籍旁边。

7.我们现在知道,梳理信息,除了梳理时间,读了什么书,还有她的感受。还有事件和感受的关系。根据板书,你能不能完整地说说冰心的读书经历?

请学生说。

8.作者就是这样把读书经历和感受写清楚的。再读读感受的句子,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前后感受和最后一个感受有没有什么关系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学习“读书好”部分

1.接下来我们来读读“读书好”部分,请同学们快速读,为什么读《三国演义》带给我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一感受?(ppt出示文本)

2.她是怎么读《三国演义》的?请同学们快速读四五自然段。

3.请学生说。一知半解地读。

她第一次读《三国演义》会遇到什么困难?字音读不准。她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书放下了,怎么读?拿起来又读,就是这样往下读,为什么还要这样往下读?

最后她读完了吗?你怎么知道的?(读到“分久必合”)

4.只有下定决心读,才能把书读明白。这就是作者感受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同时她明白了做人要独立思考,这都是读书好。

四、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梳理信息,提取了时间,她做了什么,还有感受。第二步我们分析了事件和事件间的关系,事件和感受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握内容要点了。同时我们还知道,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这部分的经历和感受写清楚的,突出了重点,告诉了我们读书好。多读书和读好书的部分下节课再学习。

【感受】

葛老师的这堂课,思路很清晰,教学步骤连接的很紧密。从课题导入,带领学生围绕单元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读课文,梳理时间、内容和感受,体会读书内容和感受之间的联系。再聚焦“读好书”部分,感受冰心对读书的热爱。借助板书梳理课文要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层层递进,把握了单元要素,紧扣课后习题进行教学,非常值得学习。

【朱老师点评】

这个老师蛮有特点的。教方法,怎么拉?看老师的教学技巧。葛老师真正把课后习题融会贯通了,整个设计思路很清晰。要完成课后第二题,首先理解作者为什么觉得读书很快乐,再来说自己的快乐,这样才能完成正向迁移。高年级难在破解文字背后的思路,再由这个思路引发到学生那边。好的课是教师教的思路,学生学的思路,作者写的思路三者合一,这就是最高境界了。我们只有教的思路(教学时,只顾自己教),不知道作者的思路,学生的思路也不知道,所以你的课不贯通,听起来不舒服。贯通时,这条路就舒服了。这堂课听的累,因为你很少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琢磨。用了你很少接触的不了解的思路讲时,你不习惯,因为你不习惯你没做过所以听着累。当你学会了,自然习惯了。

借班上课,学生一上来就有点懵。首先要柔软地拉,充分预设我这么讲学生听得懂吗?第二用学生听得懂的话说。给他足够的铺垫,告诉他他要做什么。用这样的方式找找这句话概括了第几到第几段的内容,任务很明确,学生才能干活。问的要清晰直接,不清晰直接就要通过第二三次的补充说明来讲,补充建立在学生说错的情况下。学生说错了,自己也绕糊涂了,脑子不够用了。备课时问自己学生能根据我的要求去做吗?

第一部分先教再扶到放。通过板贴的移动,让思维显性,让思维可视化。这里是实现思维可视化的重要途径。把句子贴图示了。中高年级学习很重要的三点:批注比较图示。这堂课中移动板书是亮点的亮点。思维可视有很多做法,移动板书是其中一个。让学生完整看板书说时,学生理解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也做了一个归类,和感受的归类,这个地方做的好的。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还不能说是把学生教到位,对语言文字敏感,写作有条理,讨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者的关系,和感受的关系做到了。

最近发的作文视频第一个点就是怎样教会学生合情合理地创编故事。学生写作文真正的问题是逻辑自洽的问题,不是什么词汇好词好句,这是刚学作文就要教的,就要练的。习作考察的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优不优美是其次的。作文很多问题靠阅读课解决。理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太重要了,这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的点。

【如何让学生思维可视化?】

一、思维和语文

•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强时,他的思维能力也在变强。思维能力强,语言能力也是强的。把学生教聪明,要教会学生清楚地通顺地讲话。孩子读小班时,教他讲清楚完整的话,不会就教他说,这是教孩子说话的最好的机会,千万别错过。一年级再教,会有点累。每天读睡前故事,古诗适合白天读。)

• 语言文字就是思维的脚印:思维成果凭借语言记录、固定下来,又通过语言而得以表达和传播。

•关注语言文字及其背后的思想情感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要义

如果不关注这一条,语文教学就是偏离主题

举例龙应台的《目送》

《目送》中描写母亲是长的慢的,描写孩子的是快的。他怎么让我有这种情感的体验呢?他是怎么写的?语文老师要这么读的,这就是表达形式。这种对比,对母亲的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母亲的不舍,孩子的决绝。读的不够深,就没有这种情感,体会不到感受,没有画面感。为什么这样写呢?看到文字背后的思维,语文课重要的是让学生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思维,让学生恍然大悟。这篇课文适合放到中学语文教,如果中学的语文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教,是在造福民族。

拿到一篇文章,研究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就在思考文字背后的思维)?

二、课文中的思维

1.写作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2.素材的安放

《忆读书》中有很多素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3.观察的先后

《搭船的鸟》写鸟,写了好几个方面,但为什么都围绕颜色写呢?

颜色漂亮是一个原因,停在船头,作者无意中看到的,直接观感就是颜色很漂亮,其他来不及看。

4.情绪的变化

三、学生思维如何可视?

1.呈现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联

2.介绍事,物发展过程

让学生说出来。

3.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经常追问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说?你是怎么想的。

有个很好的办法——板书。通过板书可视化。板书,作者的思路,老师的思路也在黑板上了,把它记住就变成了学生的思路了。通过结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生按这个思路理解记忆。板书让作者的思路和老师教的思路合二为一。学生看板书就知道原来是这么学的。板书是典型的思维可视,学生和老师思维碰撞的过程全都呈现在这了。

两个小时的学习,收获颇多。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对小古文,课外阅读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平时的阅读课上,注重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