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林凤祥夺取两淮,然后集中兵力西征,结果怎样
我是杨秀清,会让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夺取两淮,构建一道防线,然后再专心经营江南,则大业可成。
1853年,杨秀清指挥下,太平军攻克南京、镇江、扬州,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此时,太平军士气旺盛,杨秀清同时进行北伐、西征,与清军全面交锋。
林凤祥、李开芳率2万兵马北伐,目标是直奔燕京,不能沿途攻打城池。
北伐孤军深入,后勤补给跟不上,林凤祥转战两年,结果全军覆没。
赖汉英、胡以晃率一万兵马西征,目标是筹集粮草并运送到天京,以及夺取清朝的两湖地区。
后来,西征不断增加兵力,并更换前线主帅,取得很大成果。武昌、岳州、九江、安庆、庐州等重镇,都被太平军拿下。
但是,杨秀清分散使用兵力,在长江中游同时开辟几个战场,没能消灭清军有生力量。
湘军崛起后,太平军进攻受挫,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直到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初期,精兵众多,猛将云集,军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杨秀清没能利用好。
那么,杨秀清该如何做,才能成就大业呢?军事上,应该可以这么部署。
林凤祥、李开芳率2万兵马北上,但不是直奔燕京,而是在两淮地区立足。
太平军士气旺盛,两淮又有捻军协助,取得成功并非难事。
占据两淮,就可以构筑起一道防线,阻止北方清军南下,为西征提供掩护。
林凤祥在两淮,清朝的京畿重地压力很大,咸丰也不敢轻易分兵,对江南力不从心。
太平军在江淮站稳脚跟,接下来就应该集中兵马西征,与林凤祥军团一起拿下安徽,扩大天京的防御圈。
安徽拿下之后,让石达开督师西征,以曾天养、韦俊、石祥祯为前锋,先拿下湖北,再攻取湖南。
石达开是“战神”,军事能力强悍,且湘军尚未崛起,太平军夺取两湖,问题也不大。
两湖、安徽在手,太平军就控制了长江中游。接着,两湖太平军进入江西,拿下防守薄弱的江西。
一旦拿下江西,则江南大营的主要粮食运输线就被切断。向荣为了打通粮道,势必分兵救援,则大营兵力不足。
这个时候,杨秀清就可以抽调各路兵马,组建一支强大的机动兵团,与向荣、吉尔杭阿决战。
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总计兵马7万,人数虽多,但整体战斗力不强,不是太平军对手。
杨秀清坐镇指挥,太平军攻势凌厉,提前摧毁两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两湖在手,湘军没有生存土壤,太平军不用担心两线作战。如此,太平军可以放心东征,追击两大营残部,并夺取江浙。
江浙是膏腴之地,经济发达,财税充足,还能打通对外联系渠道,获取先进的武器装备。
江南在手,后方稳定,士兵斗志旺盛,猛将如云,粮饷充足,太平天国实力大大增强。
此时,杨秀清再集中兵力北伐,以石达开为主帅,林凤祥为前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则大业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