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高抽成只是表象 计费不透明、抽成不清晰、比例不统一才是原罪

2021-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进击的卤蛋1989

大家好,我是卤蛋

这里是滴滴谜之操作的第15期。

上期视频,我聊了滴滴抽成到底有没有变高的问题。

这期,我们来深度解读一下滴滴高抽成的背后,到底存在哪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司机师傅们都在抱怨着滴滴的抽成比例变高了。

从最初司乘账单透明时期统一扣款20%,到现在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出现了超过50%抽成的吸血订单,也让很多司机叫苦不迭。

从新华社以实地采访的方式揭开滴滴高抽成的冰山一角后,很多司机就在期望着滴滴能够重视起来,调低抽成,切实改善司机师傅们的流水收入。

很遗憾,我在这里要给大家泼盆冷水。

不管是新华社这种权威媒体,还是交通部这种主管部门,都没法干预企业的抽成比例。

对于乘客的打车价格,这是企业和消费者间的问题,国家可以通过价格管制进行干预。

对于司机的抽成比例,这是企业与合作方间的问题,国家是给予滴滴“动态定价权”的,收高、收低是企业的自主经营行为。

哪怕滴滴抽80%,只要有足够多的司机愿意跑,那也没话说。

所以,对于大家说滴滴在给司机师傅的一封信中提到的,超过30%部分的抽成全额返还,就相当于默认了滴滴将抽成比例从20%涨到30%的强盗行径。

没错,这就是事实,更可气的是,除了吐槽骂娘和更换平台,司机别无他法!

听到这,很多司机师傅们会说:难道除了任人鱼肉,我们真的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么?

其实,计费不透明、抽成不清晰、比例不统一,滴滴违反公平公正、诚信经营的这三点问题,完全是我们可以推动和期待滴滴做出改变的。

首先我们就来说说第一点,滴滴计费方式不透明的问题。

快车、优享、专车时期,滴滴计费方式至少是有据可查的,除了偶尔丢点公里数,司乘计费方式还是很透明的。

即便后来进行了司乘分别计价,但计费规则也都是公示公开、随时可查的。

起步价+里程费+时长费+远途费的计价方式,即便司乘自己对照计价规则进行核算,也都能和账单基本对上。

直到特惠一口价订单出现后,滴滴开始只在账单中体现金额了。

具体跑了多少里程,订单金额如何计算,滴滴全都选择性忽略掉了。

如果说所有订单类型都只剩金额了,那也能理解。

可偏偏就只是针对抽成重灾区的特惠订单,背后的目的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滴滴孙总在给司机的一封信中说大家不相信自己,觉得很无奈、很惭愧。

可大家到底为啥不相信,自己还不心知肚明么。

网上总会出现那种乘客修改了行程目的地,司机增加了行驶里程,收入金额反倒减少了。

也会出现有时候特惠订单2块多一公里,有时候特惠只有1.1一公里的情况。

但每次司机问到客服,都得不到有效答案,也导致了很多客服成为了司机的人肉沙包、没少挨骂。

是司机素质低么?还是客服不作为呢?

其实都不是,这他妈就是平台不作为啊!

不管你特惠再怎么一口价,肯定都是基于起步、里程、时长、远途这四个参数算出来的,顶多是打上几折、优惠多少的问题。

除非滴滴还有什么黑箱权重系数,例如对司机师傅的大数据杀熟和随意调价?这里我们做几个合理假设。

1、当滴滴想多赚点的时候,就把对司机的特惠抽成比例就暗自调高点,反正他们也算不出来。

2、当滴滴还想再多赚点的时候,就把对乘客的一口价打车金额暗自调高点,反正只要看起来比快车预估价便宜,乘客还是会选特惠。

至于快车预估价准不准,用柳青柳总的话来说,预估价不是最终支付车费。

所以,怎么估,全靠算法参数调控。

3、当滴滴就想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司机对账单金额的敏感程度、客服投诉频次、特惠订单占比等隐性参数,调整不同司机的特惠抽成。

说白了,就是事多的司机少抽点,是少的司机多抽点。

就跟愿意比价的乘客打车便宜点,懒得比价的乘客打车贵一点一个道理。

这时候,有些站队滴滴的大聪明可能会说了,你无凭无据的胡乱揣测太不负责任。

那滴滴既然好意思玩账单和抽成的黑箱操作,不就是留给了别人质疑、揣测的空间和余地么。

我们也不想往坏了猜,那滴滴倒是往好了做啊!

所以,按照孙总给司机的一封信中说的7月份开始推行账单透明,仅是打通司乘双方的价格显示,离真正透明还差十万八千里。

只有把以特惠订单为首的这些计价规则不清晰、账单不透明的订单,切实做到每一笔订单,金额构成透明、里程记录透明、规则算法透明,这才是真正做到了账单透明!

而这个改变,是完全可以要求滴滴做到的事情,因为这是企业和司机双方合作时,公平、诚信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

下期视频,我再针对第二点抽成不清晰和第三点比例不统一的问题,和大家掰开揉碎的好好聊一聊。

如果您也认同我的观点,还希望您能点赞关注转发评论,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