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点赞专题

看电影的变化

2023-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醉艺楼书画

我是一个影视迷,但不是发烧友,就是说,只是单纯喜欢看影视剧,对影视剧没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对编剧、演员、导演及风格等没有形成纵深及横向的串联对比,仅仅是局限于对一部电影本身的喜欢。

但又和那些对电影抱着可看可不看的朋友不同,我对电影是有念想,有盼望的,每当观看一部制作精良,内容有趣,或演技精湛的影片时,都心里说不出的快乐,这时的观影是一种精神享受。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的农村,小时候接触电影缘于当时文化下乡政策,那时候有放影队轮流为各个村庄放电影看,基本上隔段时间,村子里广播通知:通知,今晚,村头王麻子家门口空地,放映电影。我们小伙伴会提前跑去场地看,看到一块正方形白色放映幕布已经拉好,幕布的四角分别系长长的绳子,绳子分别系在两边的电线杆或是木柱上。

村里就和过节一样,还没到点,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喜气洋洋的带着小板凳去观影,有没忙完家务的大人,会让家里成员帮着占个好位置,他们随后忙完家务赶来。

放影员和放影机对我们孩子来说是极大的诱惑,每每看电影时回头,看投影光束的变换,看光束照耀下放映员沉着的脸。小时候,这种光影还有个神奇之处,那就是电影可以正反两面观影,人们大多坐在放映员的同侧观看,但是,在幕布的后面,也就是放影员的对侧,也不影响观看效果。在幕布后观影还能看到正面观影的人群,看到他们随着剧情的神色变换。

那时农村里放的大多是抗战剧,解放战争剧和农村题材剧。像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噶,喜临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等。

我在小学四年级时转学,到大姐单位的子弟小学上学,大姐在煤矿工作,煤矿上相对农村,文化活动更多些,会定期在家属区的广场上举行观影活动,放映的电影就大多是城市题材,苏联题材偶尔有日本题材,在那里看到孔雀公主,苔丝,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后来很多家庭有了电视,可以从电视上看到更多的影视作品,每到寒暑假都是尽情享看大片的日子。也是在那时开始大量接触港台片子,什么霍元甲,陈真,八仙过海等等,看得如醉如痴。

开始经常去影院或影厅花钱看电影,是到了大学以后,大学里每到周末有电影名片放映活动,大多都是国际获奖大片,票价也便宜,三、五块钱一张票,也因此培养出了观影的爱好。当社会上有好片子上映时,就会按捺不住驿动的心,总要选个空闲时间,跑去附近的电影院,一睹为快。

工作后去影院看电影就少了,因为知道了挣钱的不容易,刚工作时每个月工资是800,去趟电影院票价是25,不舍得!可那时候有了替代品,就是影碟。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里,大多都出租影碟,我会定期去光顾,看有什么新碟片出来,遇到喜欢的,就租回家,选一个清净的下午,老公上班,孩子上幼儿园,把光盘推进影碟机,一个人静静享受一部好作品带来的震撼。

后来孩子稍大点,影院渐渐多起来,影院的档次也逐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会经常和孩子去影院观看喜欢的影片,无意间培养了一个小的电影爱好者。

有句名言说得好: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人生有点爱好,让生活变得有了趣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