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走在校本课程建设的阳光大道上~

2019-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梦_f068

小学校本课程校长论坛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兴隆县安子岭中心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诗韵悠悠话刘章”。印象深在哪?深在这个只有百余户的小小上庄村的村小,能发掘自己拥有的资源,并且能把资源运用、开发到极致。

村里出了当代著名诗人刘章、刘向东、刘福君。那么好,他们的显性校园文化布置就是诗人照片、诗人寄语、诗歌、学生诵读诗歌活动剪影、学生的诗配画等……上下课铃声是刘章诗配乐朗诵。校本教材是《诗韵悠悠话刘章》。校刊叫“北山恋”,是刘章组诗的名字。连韵律操都是刘章诗歌48首。甚至连学校用的纸张上都印上了刘章的诗句来鼓励师生。这些隐性文化潜移默化,春雨般浸润着孩子们的心。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研学时背诵相应的刘章诗歌,文化艺术活动邀请刘章等诗人参与进来与孩子面对面。诗人刘福君用稿费为学校设立“刘福君写作奖励基金”,名人的参与大大激励了师生。

他们从热爱诗歌到热爱传统文化,在增强文化底蕴的同时提高了人文素养。他们从热爱家乡名人进而热爱家乡,充满着自豪感。他们从诵读到写作,大胆尝试、锲而不舍。最大限度发挥了校本课程在育人方面的作用。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上他们把苔花开出了牡丹的盛况。

这次校长论坛,交流的县区、学校很多。​那些出色的校本课程大多像安子岭中心小学一样充分发挥学校所处的区位优势,挖掘人文、自然、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基地等资源。利用了自己县区的名人、专家、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等校外资源。如丰宁的《走进满族文化》、双桥山庄小学的“避暑山庄文化”、围场回民小学的《走进回族》等都比较典型。

没有这些得天独厚优势的学校是怎样去开发校本课程的呢?他们要么以学科拓展为目的,如围场一小的《方块字》。要么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如双滦三小的《足球》课程。要么以传承地方文化为目的,如围场杨家湾小学的《麻绳作坊》课程等。无论是哪一类校本课程,只要是好的,一定是以培养孩子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而且必定是具备落地性,操作性强的。

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显性的过程,好的课程培养好学生的同时能提升一所学校的品质。学生、课程、学校一荣俱荣,同步发展。

​校本课程的载体是校本教材,回想自己也曾跟战友们一起熬了700多个日夜编写出一套,六个年级的校本教材。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我们明确目标,才可以苦中作乐。因为教师才是校本课程的编排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因为我们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校需要什么。

现在,跳出一线站在区域的高度来看,我们的校本课程需要成体系,需要课程群的顶层设计。有清晰的区域定位和细化的框架设计,才能提高课程的执行力。有了宏观领域的调控,才能避免课程开发视野狭窄和种类稀少。有了总体建章立制引路、监督体制保驾护航、完善的评价体系推动才能保障校本课程落到实处,不假大空。

让我们走在校本课程建设的阳光大道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