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就5条,20个字,学会了你就掌握了学习的秘密

2021-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真甜妈妈

最近看了《学习的格局》《深度陪伴》《做孩子英语学习的规划师》《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今天忽然有种感觉,把前阵子听了好久的双语工程的课,还有陪伴孩子这么久以来一起读过的书,经历的上千个日日夜夜,都串起来了。忽然发现有几个道理是所有的书、老师都反反复复强调的,我把这些道理记录下来,可能这些才是学习最核心的底层逻辑。

第1条:循序渐进

学习的内容永远都要匹配当前的水平,稍微难一点点。同时也要适当复习学习过的内容。

不要太简单,学习容易疲倦,没意思,低水平的重复耗费学习的心力。

也不要太难,这个很重要,否则容易失去自信心,我怎么这么笨,怎么都学不好。

最好的是每次学习有85%的已知内容,有15%的新内容。

首先这样你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很容易专注,学习效率也会非常高。

第2条:身临其境

身临其境就是体验式学习,调动五感去体验,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慎用)、手甚至身体,能够实地考察是最好的,就像我们家最爱的《神奇校车》里讲的Field Trip那样,当然我们没有神奇校车,我们最多去参观一下博物馆,没有办法去人体、太空……。

有些游戏的,动作的内容,可以直接就玩出来,并不需要等到每周一次的Field Trip 去实践。

这一点在小西妈的双语工程课里也是必修课,小西妈说最好一周一次Field Trip。

第3条:持续输出

这一条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里是非常重要的心法,在《学习的格局》里也被反复强调。

学习的内容还要再讲述出来,能够有一个舞台,或者彼此聊天,怎么样的方式都好,让孩子轻轻松松的很乐意的把学的内容分享出来,讲述本身也是一个梳理自己知识的过程,去输出也会发现自己哪里有薄弱不足,自发的就会想要去补全。或者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不全薄弱项。

第4条:坚持不懈

有正确的方法也要持续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拟定完美的学习计划,死磕着去执行。

我更喜欢的词是习惯,通过前面的三条做基础,让孩子爱上学习。

家长帮助孩子把这些正确的方法养成习惯。比如每天阅读,学习的内容,阅读到的知识有条件的都去实践一下。比如做个爆米花、做个蛋糕、逛个动物园、孵个蛋什么的。只要家长支持,孩子只怕高兴还来不及。

感兴趣的内容,及时去翻翻书,上网查阅资料,多拓展。感兴趣时候的拓展比专门去学记忆效果还要好,因为更容易融会贯通,串成记忆串。

然后就是一种常态化的学习,大家都把这种学习方式融入到生活中,学习并不需要使着劲去坚持。

第5条:查漏补缺

樊登老师也讲过,自己讲书为什么能记得那么多,很重要的就是看完书后过几天再去画脑图,想不起来的去翻书,就把容易遗忘的内容打了补丁,然后就能记得更加牢固了。

我们孩子学习更是这样,孩子学习不扎实的地方,一定是查漏补缺。切忌送到补习班全面补习,可能还没补到孩子不会的地方,就耗尽了孩子的专注力。这样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会耗费掉孩子学习的心力。

孩子不会的内容,家长要帮忙顺藤摸瓜,找到不会的根源。家长没有能力的找家教也是这个思路。比如三角函数的题不会做,可能是某一个公式不熟悉,没理解。帮助孩子挖出这部分不会的内容,重点学习。

总之查漏补缺,补全孩子的知识链,知识网。

以上五条是我看书、听书、听课总是被强调的道理,我反反复复琢磨,想着这些才是学习的底层逻辑。我们先从大格局上把握好,只要孩子的思路是对的,真的没必要纠结孩子一时的成绩。

如果父母真的理解并帮助孩子执行了这五条,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差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