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古诗创作技巧中国传统文化

[诗词创作技巧]推敲拗救

2019-04-12  本文已影响7人  8dd440ca7607

在不自量力,强行仿写了杜甫两篇律诗之后,想必自我感觉良好。同时回看此前写过的诗,多半觉得有些难以下咽,练韵诗暂且不说,毕竟属于试验型文体,但是对于此前初级仿写中的那几首诗,虽非律诗,但平仄不合规矩者大有诗在,便不得不规整一下了。

首先,仿咏鹅:

门门门、吱呀与人闻、褐砂锈黑铁、蓝漆覆红云。

砂、黑同平,漆、红同平,显然是不行的,如果把“砂”或者“黑”改为仄音,那上联便是孤平,需要继续修改其他的字进行拗救。比较稳妥的方式是将“褐砂”二字调转,便成了“砂褐锈黑铁”,而下联除了调换蓝漆之外,化“红”为“赤”,毕竟两者颜色相近。这样一来,这首小诗便成了:

门门门、吱呀与人闻、砂褐锈黑铁、漆蓝浮赤云。

下一首,仿静夜思:

帘外影如身,疑是梦中人。伸手触窗冷,缩手思郎君。

伸手、缩手仿的举头、低头,非用不可,所以第三四句便放在那里,不必救了。第一二句可以稍加弥补,改“外”为前,易“如”为“若”即可,这样,这首小诗便成了:

帘前影若身,疑是梦中人。伸手触窗冷,缩手思郎君。

其实就语感来说,并不觉得好于原诗,这也表现出篇幅对节奏韵律的限制。格律在律诗中发挥的作用,似乎要大于在绝句中发挥的作用。实际上,《静夜思》这首诗也并不算是格律近体诗。

第三首,仿出塞:

传世江山今世人,四海奔波民克勤。但使神舟红旗在,不教船夫守顽贫。

同样通篇犯戒,平仄处处失对。第二句,“海”、“波”、“克”平仄正好用反了。四海二字,易为五洲或者五湖,十分容易;“奔波”二字改为“奔碌”,意思几乎不变;“克”改为“增”,即人民变得更加勤劳。然而此时问题来了,“民增勤”又犯了三平尾,故改“民”为“众”。

第三四句,“旗”处应为仄音,故改“旗”易“帜”。船夫的“夫”处,应为仄音,故改“船夫”为“舵客”。这样一来,这首诗就变为:

传世江山今世人,五洲奔碌众增勤。但使神舟赤帜在,不教舵客守顽贫。

第四首,仿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街灯熄无影,众目倏然瞑。

风雪生夜寒,路车听满惊。

行人散作无,酒铺复归静。

贪乐学未习,心愧务疾行。

这首诗的问题倒是比仿出塞少了一些,但“灯”“无”二字处平仄应该相反,可将“无”字改为“尽”,即路灯熄灭了街上所有的影子,颇有意境。尾联“乐”字改为“享”即可。颔联虽然也有问题,但在这里就不改了:

街灯熄尽影,众目倏然瞑。

风雪生夜寒,路车听满惊。

行人散作无,酒铺复归静。

贪享学未习,心愧务疾行。

古人作诗,同样讲求推敲琢磨,今人作诗亦然。虽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若真的信了这个邪,那么全唐诗近五万首,妙手偶得的佳句也就那么几个,难不成让那芸芸众诗人不写诗了不成?所以,诗成之后,自当仔细修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