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送赞活动专题简友广场

当写作遇到阻碍时,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帮到自己

2024-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幸福的安安呀

在写作中遇到阻碍时,你一般会怎么做呢?

01、

从12月26日起,在简书日更已经是第32篇。

在写前20篇时,由于写作的主题,基本都是围绕自己在学习写作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因此写起来比较顺畅,基本都是一气呵成。

且成文的质量,对现阶段自己的水平来说,是可以让自己满意的。

且先不管文笔文采,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是,每篇文章即要是自己的真实体会,同时要能够为他人提供价值。

但当写到第20篇之后时,围绕自身体验的主题已经写的差不多,我开始关注起和他人有关的写作主题,以及分享在学习写作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好方法和好书。

想法虽然不错,但写起来之后才发现,还不太能驾驭这样的题材。

比如1月13日的那篇《写作带给了我什么?——来自52位写作者的分享》

当时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是因为自己从两个多月的学习过程,以及连续20天的日更中,感受到了许多来自写作的收获和体会,因此就很想看看对于其他写作者来说,写作带给他们的影响。

同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角度。

因此,那天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用“写作带给了我什么”这个词条在微信和简书里进行搜索,浏览了将近60篇这个主题下的真实分享。

如我所想的那样,这些真实的分享在阅读时,带给我很多感触和感动,让我更确定这个主题很有意义。

但当要把它们整合成一篇文章时,我犯难了。

因为这些写作者基于“写作带给了我什么”这个主题的分享,具有三个特征:

1、每位写作者都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分享的,内容有背景,有上下文联系。

2、每位写作者的分享中总结下来都不会只有一条。一般至少三条。

3、每位写作者所分享的收获都各不相同。

这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没有想到写作这一件事情,带给不同写作者的体会和收获,可以如此丰富,如此的不同。

对内容取舍和整合的难度超出了我的预想。

可已经进行到这一步,最后只有硬着头皮,从每位写作者的分享中选取了一条,我个人觉得最有感觉的,一共52条,整合成了一篇文章。

但成文之后,却不免觉得遗憾。因为当这些分享被单独选取出来的时候,由于失去了上下文的联系,就失去了原有的温度、力量和启发性。

但为了当天的日更,也只有这样发表了。

同时因为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全部都是从其他写作者的分享中选取出来的,会让我有一种,这篇文章不是我自己写的这种感觉。

觉得自己好像是写了一一篇“水文”。

而这种情况,在隔了一天之后,又发生了一次。

关于1月15和16日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两篇推文,由于原书在我个人看来是一本写作者不可错过的好书,因此一直计划写一篇文章进行分享。

但真写起来才发现,要把一整本,本身全是干货的内容,再提炼总结成一篇只有几千字的文章,这个难度太大了。想法虽好,要落实却让我感到头皮发麻。

最后只好想了个方案——把这本书里,我认为对写作最具启发性的内容,原文摘录下来,再配上自己的语言表达,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虽写成了,我自己却很不满意。

原因和1月13日的那篇相同——被摘录出来的内容失去上下文的联系,价值和启发性打了折扣;内容非自己原创,感觉自己又写了两篇“水文”。

这下就让自己郁闷了。

连续两篇文章,原本构想很好,最后写下来,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种感觉开始影响到当时的写作状态,不仅开始想要懈怠,还对自己产生了一种很沮丧的感觉——这么好的构想,最后却写成这样,是不是我不行。

好在我及时觉察到了自己的状态,并且在随后一天的心灵写作中,通过对自己的梳理和对话,清晰地看到了这一部分。

我开始正视到,之所以原本构想很好的两篇文章,最后却写成这样

一是因为,之前的文章,都是围绕自己的经验感受在写,没有写过其他的角度。缺乏经验所致。

二是因为,连续写了20几天、平均字数接近3000字/篇的日更,节奏还是有些紧张的,这个时候会产生懈怠的感觉,也很正常。

三是因为,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希望写出的每篇文章,质量都能让自己满意,一旦达不到的时候,想要否定自己的苗头就出来了。

当看到这些时,我充分地理解了自己,开始放松下来,在内心和头脑中,接受已经发生的这些情况,并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在这之后,懈怠、沮丧的情绪消失了,继而带给我的是正向的思考——既然已经看到原因,那么接下来计划要写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围绕书籍和写作方法做分享,怎样做可以帮助自己写的更轻松,也更满意一些呢。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找到了答案——把要分享的书籍自己再重看一遍加深理解,把写作的主题、角度和要点进行仔细地梳理。这样写起来就不会觉得吃力。

于是,写作状态又重新回来了。

后面一周的文章,从《第二大脑》到富兰克林写作法,到《卡片笔记写作法》,连写了一周,重新找回之前的写作节奏。

也让我意识到,当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有消极想法产生时,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

02、

在简书来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每个创作者刚刚来到简书时,可能都是有志于想要写作,并且是想要长期写作的。

因为从很多简友关于写作计划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简友,他们在创作一段时间后,便停留在了过去的某个时间,不再更新。

而在停更之前的文章里,常常会记录着他们最初对写作的热情,中途对写作的坚持,放弃前对写作的反思,以及对想要继续坚持下去的挣扎。

但最后,他们还是断更了,并且没有再回来。

当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很令我唏嘘。

因为当我在简书开启日更时,我想的是,可以一天接一天,一篇接一篇的写下去。

我才写了几十天,目前还没有想过,有一天,我有没有可能写不出来了,写不下去了,然后因为这样的原因,永远停在了某个日期。

可是这些最后一篇文章的日期停留在一年、两年或几年前,再也没有回来的创作者们,让我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

而他们停更之前的文章里也透露着一些蛛丝马迹,当写不出来或遇到写作的瓶颈时,他们也曾记下自己的内心——认为自己是不是没有写作的这根弦、懒、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够重视、不够自律……

共同点就是,对自己的怀疑和打击。

而我也看到一些在简书保持持续更新的创作者们。

在他们的内容中也会提到,在日更或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或阻碍。但不同的是,在这些文章中,除了困难和阻碍,我还看到对写不出来的允许,对断更的接纳,对阻碍的客观分析和调整方法,以及积极地尝试。

结果就是,他们仍然在写,持续在写。

我会成为哪一种呢?未来我会在某一天断更后就不再回来吗?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当在写作中遇到阻碍时,如何做可以更好地帮助到自己。

03、

从学习写作到目前将近三个月过去,开始让我意识到这样一件事

——走过写作之路的这个过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我们和自己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

当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时,是责怪自己,挑剔自己,嫌弃自己,打击自己,逼迫自己

还是看见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相信自己,鼓励自己,支持自己呢

如果是前者,那么在写作路上你不仅要面对各种各样实际的困难,还要时时面对自己像最严厉的敌人一样,对自己的攻击,这种情况下,无论最初对写作的热情有多么高,意识上有多么想要坚持,也很难继续前行。

而写作原本就是一件主要依靠自己的信心,才能不断前行的事情。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当在写作中遇到阻碍时,放下对自己的苛责,去看见客观的原因,试着看见自己,理解自己,像自己最好的朋友那样,给予自己最需要的支持,最温暖的陪伴。

如此,不管怎样的阻碍,怎样的困难,相信你都可以克服,在写作路上继续前行。

在路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