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读书总结
昨晚踢了被子早上不到六点被冻醒,索性起来码字。
那天刷朋友圈看到一张书单link,是新东方一培训师的2014购书总结回顾。打开一看,如此工作节奏,一年下来林林总总300本,通读完其中的七成左右。震惊。
第一次签约新东方的时候还不到20岁,那时总觉得XDF的老师很神奇——平时备课、教课,业余时间还各种折腾,全国各地出差巡讲,出国学习,有空写书、出书,做公益,有甚者还拍电影、开西餐厅,创立自己的教育品牌......难怪微博上称在新东方教书是最炫酷的职业之一。前几天被「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你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刷屏,感觉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就是别人想象的那个样子。
后来,和那群神奇又惊艳的人接触,才发现其特征都一样:高效率的multi-task manager;相信努力,靠努力活出精彩;有上进心,把看书、写作、思考当成一种习惯;热爱生活、爱折腾、总想做有趣的人。
为了和惊艳的男神女神们靠近,新年说好的多看书呢!刚才用阅读DNA统计了最近的阅读量,整理一下2015里1-2月读过的书,附简单的总结评价。嗯,想起哪本写哪本,排名不分先后。
1、《黑客与画家》
读这本书读出"the millionaire fastlane"的感觉。关于nerd、关于随波逐流,关于创业,关于产品设计,不可多得的好书。对书中观点印象很深刻: 从经济学观点看,你可以把创业想象成一个压缩过程,你的所有工作年份被压缩成了短短几年。你不再是低强度地工作四十年,而是以极限强度工作四年。
2、《暗时间》
第二次读这本。刚上本科的的时候经常会看一些类似于《拆掉思维里的墙》、《把时间当做朋友》、《30岁前的每一天》这样的个人成长的书,直到在图书馆找到刘未鹏。前几本收获的总和不如一本《暗时间》。书里的每一页都会引导我想很多,开始有意识地思考心智模型、方法论、心理学,越来越相信思维改变生活。
《暗时间》高考完就在朋友的豆瓣主页看到,拖了这么久才读,实在是相见恨晚。
今年1月 ,在想怎么更有效的学习的问题,读Caitong,想到刘,还是忍不住把《暗时间》拿来重读,这一遍又有新收获。
3、《舞蹈艺术概论》
调研一个新媒体舞蹈项目的可行性时,突然对舞蹈理论有了兴趣。书里讲舞蹈的起源那块,很有启发。艺术的发展同工业的发展一样,有时候发展越来越迅速、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反而忘其本。技术是为了让产品更能为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高新优先;舞蹈是最原始的情感需求,不能让技巧成为束缚情感表达的枷锁。
4、《体育赛事运作管理》
哇,又啃完一本体育产业的专业书啦!一直关于移动互联网的运动健身和健康医疗领域,在微信上也关注了几个体育产业的公共号,好玩又有潜力的行业。身边创业者不少,但做体育产业方面项目的人太少。传统体育行业创业是资源创业,从业者了解互联网技术也是少数。
某天和朋友聊赛事,回家后找来这本书看。看后觉得赛事组织策划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很大程度上和项目管理、品牌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学科相契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这几个学科在赛事领域的整合与应用。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女生如何保持竞争力。个人觉得还是功夫在诗外,要真的在这个行业做好,除了体育产业专业知识,重要的是在其他领域的积累,如外语、第二外语、财务法务、市场营销,因为方法论都是相通的。
5、《我的大学:知乎徐腾飞自选集》
多看的电子出版物,偏重于讲研究生入学和科研,看完对比自己的大学,不是工科生,体会不到一直专注于科研是什么体验;不是硕士,不知道给老板干活是什么感觉。谁让我是商科生,经管专业的积累基本上就是多读、多想、多写、多实践。还是觉得经管类课程本科生上不合适,应该放在MBA诶。
6、《取悦的工序:如何理解游戏》
也是电子出版物,十篇短文,每篇针对游戏开发的特定主题做了介绍。看完找中传游戏策划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看了。有趣的专业。
7、《何以笙箫默》
被电视剧刷屏,找这本书来看,醒来躺床上一会儿就看完了。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大四。读完刷朋友圈,一个上大学就没正八经在校园里待过的小伙伴说他好想要一场校园爱情。
8、《虐恋亚文化》
同上,被电影《五十度灰》刷屏,几个产品经理在讨论五十度灰的受众定位和风靡原因。看李银河的解读,找到这本。没看完,刷新三观的一本书。嗯,但是晓得了:原始需求是最强的产品驱动力。
9、《周鸿祎自述: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带着问题读书。关于用户体验、产品设计,思路与作者一致,读完之后更坚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不过有疑问:作者提出为用户解决问题是有效的,战略是无效的,大公司最喜欢平台战略,但颠覆需要从小的引爆点突破;成熟产品与行业,战略是有效的,未知领域战略是无效的。上企业战略管理课,总是被各种战略理念洗脑,难道战略真的不重要么?这是个问题。
10、《我永远爱你》
绘本。在言几又看完。看完心里有一丝复杂的情愫。
儿童文学,大都着墨于那些美好和鲜亮,鲜有作家平铺直叙的说离开。
小时候的那只猫,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你有那么多在乎的人,可猫在乎的只有你。
11、《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让所有人心动的故事》
匆匆翻完,文字不错。但是不对口味,书中林林总总的故事在大学里都不曾经历过、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甚至想都没有想过,似乎理解不了那种张牙舞爪的青涩。印象深刻的是《十二星座的爱情》,狮子、金牛和天蝎那段,太经典。
12、《重口味心理学》
看完了书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心理有问题!很不能理解。很多心理问题都是与成长环境有关,太庆幸自己有个好的成长环境。一些细节不敢看,有点小恐怖,怕把自己看成神经病了。
13、《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2010年买的书,拿到2015年来读。买的时候也就十五六岁,那会总是被考试压抑着,羡慕自由的日子,自己独立生活在一个城市,自由职业,穿梭于地铁站,周末的下午去咖啡店看书。现在实现了自己的幻想,却有了新的压力。
14、《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
和上本一起买的。一个一再迁就,包容你所有的任性的人会控制住肆意增长的理性。理性和爱并不相悖,爱如呼吸,时时刻刻保持爱的节奏。就这样爱生活!
15、《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闺蜜推荐的书,值得一读!
如前面所说,看了《暗时间》后看所有这样的书,都无感了。但读书的收获不仅仅在于看到新的知识与观点,更在于读的时候能回想走过的点点滴滴,自己模模糊糊的认知得到验证,使其更加确定了。收获如下~
积累不是白费的。越到后面越难积累。聪明人要懂得下笨功夫。
努力银行的概念很好玩: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名下的努力账户。每个人每天都在往里面存自己的努力。有的人存得多,有的人存得少。有人存了第二天就取,有的人则在很多年以后一次性取出来。上帝要保证每个人账目公平,不能有错账。上帝还要标注那些存努力存得最多的金卡客户,给他们分配更多的回报。
不要着急。之前有段时间总是很着急、很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快。现在想明白了,倒是有种路越走越宽的坦然。快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最终结果是精彩的,慢几年没有关系。既然错过的东西都要在之后补回来,为什么不慢一点做好当前。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别太急了,耐心一点,目光长远一点。
学会原谅。书里说"当一个人伤害你的时候,他已经被深深地伤害过,他不需要再一次鞭打,需要的是怜悯。"其实,那些过去是不是可以放下了。尽管被伤害、被欺骗,那又怎样。尽管对任何人都能不吝啬真诚,可还是不能做到对伤害过我的人好一点。
经历都有用,别怕走弯路。这句话太对了。之前有N种不同方向选择的时候问朋友怎么选,他说随便选,反正之后都会后悔;我问万一选不好走了弯路怎么办,他说弯路才印象深刻。当初听完觉得他是不是三心二意敷衍忽悠我,现在才知道是正确的。Anyway,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16、《愿风裁尘》
翻自己微博,看到“图书馆、CD机、单车、白衣飘飘、吉他、 篮球社,初恋,晚自习的白炽灯。 姑娘羞涩,白衣飘飘,高中时代。”于是就突然很想看这本。
用几个周末的brunch time看完。
晚自习的白炽灯、贴满试卷的墙壁、练习册、油墨味的试卷......无奈高中过得太像大学,小四书里描绘的场景,始终没有出现过。自己的高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雨后湿漉漉的篮球场,
穿越半个校园躲在艺术楼的琴房,
无数个不想上早读、泡在图书馆的早上,
高二选课走班每次都要翘掉的英语,
语文选修讲得小说、听那些奇怪的作家,
阳光灿烂的旧时光,写一些有的没的文章......
但是,如书里说:”每一个摩肩接踵的时代,都会变成人们追忆里的缅怀。“回想大一暑假一个人在北京的日子,一个人住一间房,一个人白天挤地铁工作,一个人在书店看书,一个人在咖啡馆写文章,一个人在夜晚想自己的故事......把19岁过成29岁,仿佛提前体验了之后的生活,不算糟,却不是自己想要。但是,生活的讨厌之处就在于,不管你想不想,你就是必须长大。就像~
那些下了体育课站在操场大口大口喝着汽水的女孩,
最终还是会变成坐在摩天大楼一层starbuck的大人;
那些在阳光下互相追逐、有着肆意绽放的笑容女孩,
最终还是会变成挤一个很professional微笑的大人;
那些被三角函数和方程式配平整的焦头烂额的女孩,
最终还是会变成拿macbook毫不费力写方案的大人......
就像他一路自心酸惆怅,一步步从四川走到一线城市,渐渐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就像自己一边怀念中学,一边还在计划什么时候去上海工作一段时间。
17、《我所爱的香港》
对一座城有多少计量的爱,才能爱到写一本书,书里有不只是这座城的故事。
高一在学校的书店买下这本,觉得文字乏味,就像白开水,读不下去,带回家。前几天在书柜的最底层找到,放在电脑边,在某个焦虑烦躁的夜晚拿起就读到23点半。初中的时候,喜欢写些这样风格的文章,写下自己的看法、甚至自以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后来,视野逐渐打开,格局却一直变小,对周围与自身无关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了,对”即使评论亦没有实质的作用、索性沉默“的观点深以为然。
有心者评论,真性情者不吐不快,这本书就这样触动心底。过滤掉所有的冷漠,唯独对你的热情惺惺相惜;忽略大多数人心照不宣的虚伪,你的真性情就像失散的兄弟姐妹。再次验证自己喜欢的人都是一个模子:骄傲又火热,尖锐却柔暖,骨子里的坚持不会改变。
这两天被柴静刷屏,反省自己的狭隘,突然就很讨厌自己,当初敢想敢做的姑娘去哪了?好怀念她。
嗯,应该就这些。写的时候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剪了一个齐刘海的原因,于是就读了很多自己中学都不会读的作品。还是很有趣,从这些小孩子看的书里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就像《愿风裁尘》的读书笔记,连文风都退化到小孩了。好玩~
较之前面的XDF老师,自己拥有比他们更多的闲暇时间。如果说和豆瓣上一日一书的大神比没有意义,那就和自己比。前几天整理书柜的时候,在惊讶什么时候买了那么多英语书,TOEFL、口译、剑桥语音、播音发声、节目主持、英语新闻...那都是高三买的,那时候一面准备高考,一面准备心仪学校的专业面试,修改了N遍的自招材料,还忙里偷闲趁同学月考去海边玩了几天,顺便考出了口译...嗯,这样比起来,还是有时间看书的。
三月,想把《启示录》再看一遍,想看本行,想看数学...
附,新东方老师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