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2020-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言一影

昨天文章结尾时提到:至于人际关系到底为啥这么有魔力?到底怎么做才能走出困境?

这不,方法就来了,是不是一点都不慢?但究竟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每个人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是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的。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拓的命运。”这段话是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领地吕底亚的时候说过的一段话。

故事是怎样的呢?

在吕底亚神殿的支柱上,捆了一辆战车,是曾经的国王格尔迪奥斯干的,据说“解开这个绳结的人会成为亚细亚之王”。这是一个很多拥有高超技艺的挑战者都无法解开的绳结,你认为亚历山大大帝会怎么做?

正如前面他那段话里所说,他用剑续写了他的命运,成了统治自中东至西亚全域的帝王。

这个盘根错节的“格尔迪奥斯”绳结就是我们人际关系中的“羁绊”,已经无法用普通方法去解,这时我们需要的或许是“一把剑”,而课题分离就是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剑”,是进入健康人际关系的真正入口。

01这是谁的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分辨清楚“这是谁的课题”,然后冷静地划清界限。

怎么分辨?只有一个标准——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

以我们读书小组为例,比如:写作业是谁的课题?催作业是谁的课题?什么是队员的课题?什么是队长的课题?什么又是S老师的课题?

从我的理解来看,S老师的课题是创造一个真正能给组员带来成长的读书环境,那么采取什么方式去塑造这种环境就是S老师要解决的问题。他采取分小队、设规则、带晨课等一系列的措施,其最终目标也无非是为了大家真正能成长。

再往下看,那么小队长的课题是什么?是想办法建立自己与队员之间的沟通,希望能把一部分外力作用到队员身上,近而能引发队员的内在动机,最终目标也是希望队员能使读书这一个动作产生高收益。

那么队员呢?怎么读好书,能学以致用,提升个体的竞争力,就是各自的课题。

从各自的课题来看,无论从S老师还是到每个队员,课题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仅是内因和外因的不同。可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不矛盾的课题最后有百花齐放的结果呢?

就是课题分离的不够,导致了形形色色的“冲突”。这个冲突,有时是良性的,有时却是会蔓延的负面情绪。

就拿我个人来说,最初我会在意自己是否满足了别人的期待,那么“催作业”这个动作就会可能走形,可能会在某时某刻变成“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帜,满足自己对别人期待值的追求”,直白点就是——“为你好,其实是从自己考虑”。

02 远离“回报思想”的束缚

《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阿德勒心理学有反常识的方面: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此外,不寻求认可或课题分离也全都是反常识的理论。

“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这就是我们感受到“人际关系羁绊”的本质——回报思想的束缚,也就是还是不能做到课题分离。

是不是就是说,你对我做了一件事,我可以回报也可以选择漠视?

如果做的人会有期待别人回报的思想时,他就是干涉了别人的课题,其实动作做完,他的课题就结束了,至于别人是否接受,是别人的事情。

再拿小队例子帮助理解:队长做完自己的动作,就不应该去在意队员的反馈,也不应该希望他们非要做出符合自己期望的事情;自己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剩余的是队员的课题,是他们的领地,怎么反馈由队员做主!

初看这一思想时会感受到一种“冷冰冰”的说教,根本感觉不到一丝人性的温暖,怎么会这样呢?

问题又产生了!

今天我们知道了怎么开始第一步——“课题分离”,但并不能理解这一步真正的含义,还是那句话——慢慢地,终有答案!

这本书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带着矛盾、探索的心情一点点地靠自己的思考去给自己解惑。饿了,明天再续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