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习心理学之凤毛麟角
第一节《强迫症》
一:主要表现特点
1*反复清洗
认为如果有脏的地方没有清洗干净,会污染,给自己或家人带来疾病、霉运等严重后果。
2*反复检查门锁、煤、水、电开关或其它。
担心因为小的疏忽引发不可控的意外事故。
二:发生原因
甲:生物易感性,有些病人有遗传。
乙:早期客体关系没有建立好。(依恋关系不够安全)
丙:重大事件(创伤)
三:治疗方法
1*服药
慢性强迫症病人,由于病程长,可能出现焦虑、失眠、头疼、抑郁等各种症状;严重者,需要服药来减轻痛苦。
2*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效果好
首先让患者认识到:他夸大了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是他们的应对措施、行为,强化了焦虑,导致症状加重;而且丧失了现实生活中检验的机会。
第三是提高对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
3*家属配合,监督病人行为。
4*了解病人的成长经历,以及触发事件对于病人意味着什么。
安全依恋
有些动物一出生就能站立、行走,甚至觅食。
相比之下,人类婴儿是非常脆弱的,必须有人喂养和照料才能存活下来。
婴儿饿了会通过哭声呼唤妈妈,如果没有人及时作出回应,没有人喂奶,对于婴儿来说是非常糟糕的体验。
于是他会更大声、更用力地拼命哭,简直就是声嘶力竭,好像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一些有经验的过来人,会传授经验给新手妈妈。
说孩子哭了,如果妈妈马上就作出反应,去看孩子是饿了,还是尿了;这样子的话,孩子下次会哭得更厉害,会变得不好带。
大人会很累、很被动,。
为了让孩子不会频繁、大声地哭泣,他们的建议就是——让孩子哭,哪怕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也不要去理睬;等他哭累了,哭声小了、停下来了,再去喂奶、换尿布。
这就是做规矩!
只要三天,孩子以后就不会拼命大声哭了。
因为他知道——哭是没有用的。
这个办法,还有一个名字——哭声免疫疗法。
听上去,真的是个一劳永逸的好方法。
对于婴儿来说,他的感受是:无助、失望、绝望。
造成孩子自恋破碎的心理阴影,会阻碍他的幸福。
而且用这种方法带大的孩子,基本上都特别乖、特别听话、特别孝顺,懂得看大人脸色,体谅大人。
他们在生命的初期就形成了一个印象或者说是信念——哭闹是没有用的,想要有奶吃,想活下来,最好的选择,就是接受父母制定的规矩。
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孩子的安全依赖关系没有建立。
严重的会导致情感隔;更严重的会自闭。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同时也会自动发展出各种相应解决办法和措施。
3岁之前,尤其是1.5岁之前,早期被迫学乖、不哭不闹的孩子,他们由于缺乏安全感,他们的防御机制会比较少。
他们的成长会被限制。
除了吃奶,婴儿还有情感的需要。
没有得到好的照料,经常被忽视,甚至被嫌弃的婴儿,长大以后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是更容易,不是必然)
妈妈无条件的爱和关注,是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没有之一。
这份爱❤️我们都曾经体验过,只是多少不同而已吧。
DISC分析
C型性格的人,比较容易出现强迫性行为。
C型人通常特点如下
1*为人谨慎、靠谱,严肃认真,逻辑性强,讲规矩。
2*习惯于记住负面的东西,认为环境不够安全,情绪容易低落。
3*明察秋毫,有完美主义倾向;挑剔,喜欢批评周围人。
4*不擅长人际交往,退缩和怀疑。
5*工作中是好伙伴;愿意为家庭多付出,遇到困境能坚持。
C型性格特别适合的职业有审计、神经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