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多生孩子?
文:蔡垒磊
到处都能看到关于三胎的号召。
很多老一辈们像拿到了尚方宝剑,对子女祭出了“响应国家号召”的大旗,开始“奉旨催生”。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事儿还是要想好。生之前,它似乎是你们和你们父母共同的事,想到这,似乎责任分散了;但生之后,它基本上就是你们自己的事,父母就算能帮忙,其实也帮不了太多,因为孩子在绝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你们自己来打理和教育的。
一件事如果真的那么显而易见的好,它需要号召吗?不,就算不让做,也有一堆人偷偷想方设法地做,所以先别急着“响应”,这里面肯定是有坑的。
我先说结论,只有最有钱的群体和最穷困的群体适合生多胎,其余大多数普通人基本是自讨苦吃。
首先在陪伴、注意力和资源交付上,普通人不可能做到分配给多孩中的每个,还能跟一孩时候一样多。
最有钱的群体就算把资源分给10个20个孩子,也能做到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最顶级,因为对他们而言,“孩子上的投入”这项成本是有天花板的,而这个天花板跟他们的资产相比太过于微小。
最穷困的群体就算只养一个孩子,也没什么质量可言,对他们而言,多一些只不过是多添几双筷子的事情。
而普通人是这样,有一定的资源给到孩子,希望孩子尽可能成才,但若是将这份资源分去好几份,又无法让每份资源的质量不下降,这就是普通人身上的多孩陷阱。
最有钱和最贫困的群体,他们在生很多的情况下,根本不会讲究陪伴、注意力这些事情,有钱人有太多孩子的,基本一路是金钱开道,每个孩子都享受顶级的精英教育,想要亲子陪伴是奢求,因为没这么闲;而最贫困群体忙不迭地为生计奔波,留守儿童大把,也别提亲子陪伴了,有这功夫,为什么不多挣几个钱给家里改善生活条件?
只有普通人最闲,他们又要讲究亲子陪伴,天天听各种育儿心理课程,生怕孩子心理不健康,又要挖空自己的家财给每个孩子最好的,还在纠结是不是要响应国家号召多生。
他们的生活压力已然不小,却又不算太困难,七七八八的想法很多,是最拧巴的。
其次,普通人多生孩子,阶层跌落是必然。
20多年前,有个亲戚为了把自己的2个孩子都送去国外念书,卖掉了2套自己在市中心的全款房子,除去念书的钱,剩余的给自己在郊区按揭了一套小户型。如今2个孩子的工作情况都还可以,小资水平绰绰有余,但没一个能把当年的那2套挣回来。
生孩子是消费,生孩子是消费,生孩子是消费。
这句话请自己在脑子里过3遍。
只有最富裕和最穷困的群体,生孩子才是投资。前者有皇位要继承,必然要从概率上选拔一个最优秀的,后者投入相差不大,但人多了产出人才的概率大增。而对于普通人而言,生孩子就是把本可以用于投资、增值的钱源源不断地失血到一个未来基本看不到什么回报的地方。
普通人有退休金,几十年后又大概率有完善的商业养老体系,对于孩子的需求本就没有最富裕和最穷困群体来的大,而他们拼尽全力要让孩子成才的这种投入,本该是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性的,为了孩子,这些窗全关上了。
而且多生孩子占用到的普通人的绝不仅仅是财力,还有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些精力原本可以用于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从事业的角度看,那些最终取得大成就的,要么在取得大成就之前没孩子,要么必然是丧偶式育儿,不管他们在书里、媒体上如何表现,那都是把偶尔高光都展示出来了,绝大部分时间一定是丧偶式甚至是双方一起缺席的。
道理很简单,一个想在事业上取得超越其他人成就的,不管他是不是天才,比别人花费更多时间是必需,没有人可以通过朝九晚五取得超越其他人的成就。如果每个双休,每个下班时间都得被亲子时间占据,这个人一定一事无成,我敢100%打包票——不是说这样不好,就是100%不可能取得什么大的事业成就。
所以不管是伟大的创业者还是艺术家还是伟人们,要么在他们取得大成就前没孩子,要么就没有一个是在意亲子陪伴的。如果你十分在意,那就一定与大成就无缘。
普通人想在多陪伴孩子的基础上进阶自己的事业,一个已经是累赘,多孩就基本在事业上判了死刑了。
而如果你不进,别人在进,那么长时间后,你保不住当前的阶层是一种必然,就算堪堪保住,你的多重角色的时间占用,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极累。
所以要不要响应国家号召,先看看你自己属于哪种。如果说选错了事业还有机会掰回来的话,生孩子可能是世上最没有后悔药的决定,生完就定了你未来20几年的大局,想想20几年后你几岁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