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奇特的一生》有感

2018-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潇水湘泠

近日读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作者是俄罗斯作家格拉宁,其一生著作等身。主要介绍了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把自己的一生按照时间来划分并计划。具体操作是:记录下每天所做的事情,并标记一些学术、科研及其它一些琐事所花费的具体时间。每月月底都要做些小结,画些图,列些表。年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读了这本书之后,印象比较深的有如下几点:

首先,时间统计法是有前提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只有给自己设定了远大的目标,它才能奏效。目标之于人生,就像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茫茫大海,灯塔纵然遥远,纵然依稀可见,但是。因为有了目标,我们知道只要我们肯向着目标努力,终会到达,即使偶尔踅入岔道,也能及时修正航线。

其次,所有的时间都应当是一视同仁的,同样宝贵。时间是公平的,没有什么赘余的、坏的、无用的时间。而如何利用时间,完全在于主体本身如何使用。时间从来不会守恒,能量守恒,质量守恒,但是抓不住时间的话,它只会悄无声息地从指缝溜走。

再次,保持简朴的生活——超过最低必需品限度的东西,柳比歇夫都不要。《老子.道篇》中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祸,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柳比歇夫从不追求某些人梦寐以求的排场和惬意的生活,尽管他有机会去获得这些,甚至有时候能不费吹灰之力。这种心态应该和逛了摆放了琳琅满目商品集市之后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心态是一样的,“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还是应当及时地做断舍离,脱离对物体的执念,才能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