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跨越中国历史八千年
枣,起源于我国,被誉为《黄帝内经》“五果”之一,早在七千年前,黄河流域已经开始采集利用枣果。
从新郑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红枣发酵酿造红枣酒,作为上乘贡品,宴请宾朋。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
《诗经》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了。《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并用于菜肴制作。
《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指出枣在中国北方的重要作用。《韩非子》也记载了秦国饥荒时应侯请求开放五苑用枣栗救民的事。——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清发之。“所以民间一直视枣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
若是细细品味,枣子也能美轮美奂~
触齿甘欺骨,浮辉色凝晶......
风苞堕朱缯,日颗皱红玉......
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枣,不只是治国安民的经济作物,从古至今,还被文人墨客赋予了很多浪漫的象征。
唐朝诗人李颀曾在《送陈章甫》吟咏“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末落桐荫长”来盛赞枣花虽小却美不胜收;
宋代文人王安石曾作《赋枣》:“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称赞枣的果实甜美,树干又是很好的木材;
诗人张耒写到“枣径瓜田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夏日种满枣树的乡间景象呼之欲出;
“丛林腾赤霞,千家射云红”,深秋枣子成熟的壮丽风光跃然纸上。
透过这些美好的文字,枣树的形、色、味宛若眼前。
枣树浑身是宝,枣叶有清肝明目之功效。枣木坚硬,可供器具、雕版等材用。古代,用枣木刻板,印刷的书叫枣本。农村牛马拉的犁具、一些模具,大多是枣木做的。《诗经.豳风七月》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说明了栽培枣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据说,自从有人类就有枣。原始先民在开始培植果树时,发现枣树挂果最早,随之它便成为最早形成的人工林的果木。后来出现了文字,人们取其谐音,命名它为枣(早)。相传夏禹时期,奚仲造车,须用枣木造车轴,他便在枣庄枣园伐树为材。枣庄是因此而得名。阴平是枣庄枣文化基地。阴平枣以红皮赤心之美满,干鲜易存之优点,甜蜜适度的味道,脆柔滋润的口感等本质,被《峄县志》列为地方名果21 种的第一位,称之为“养生家所必需也”。借助大运河“漕粮数千艘,皆道峄境北上,商旅岁时往返不绝”的航运条件,地方特产的枣,“行贩江湖数千里,山居之民皆仰食焉”。《本草纲目》《药性赋》等药书均把枣列为果部上品,说“枣性高”,具有多种医药价值,其主要功能是“养脾气、平胃气、润心肺、补五脏、通九窍、治虚损、除烦闷、和阴阳、除邪气、坚志强力……”是百药中的和事佬。阴平大枣以其果实硕大,果肉肥厚,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著称于世。有长红枣、圆红枣、圆铃枣、大酸枣、小酸枣、冬枣等十多个品种。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特别是长红枣,肉多核小甜中带香,经常吃枣,大养身心,尤其对徘徊于爱河的未婚少女,能够维护肌体的青春长驻,光彩动人,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峄县,峄县令把枣作为贡品献给皇上品尝,乾隆皇上品尝后,大为赞赏,后发现一村女亭亭玉立,娇艳动人,遂纳为妃,后知此女子家中种枣树,平时她多食营养丰富的无核枣,所以貌美如花。在阴平当地至今流传着“吴寺萝卜湾里梨,上郭小枣不用提;上郭闺女不用挑,个个都是杨柳腰”的说法。
谈及阴平枣园创始年代,众说纷纭,一说“亘古有枣园”,一说“殷小姐创枣园”云云。根据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综合论证,说是汉代阴平侯刘回暨阴平长袁安时期形成枣园,比较客观准确。阴平枣园已有 2000 余年历史,明清时期最兴盛,当时,阴平枣园只是枣庄、峄县境内诸多枣园中的一园。枣庄枣不但是“山居之民仰食焉”,而且山外的村庄也有许多枣林、枣行、枣田。随着煤矿的出现,素有“枣乡”之称枣庄一带的枣园逐步消失。由于枣根求实,煤井下空,枣田和煤田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另外,特别是日寇侵占枣庄、峄城时期,惯用枣木建栅栏,修防御工事,疯狂的砍伐,枣庄枣遭到灭顶之灾。在其它兄弟枣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困境中,阴平枣园虽然幸存下来,但是它给后人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据记载,店子镇长红枣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和传统,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据《博物志》中记载:“隋末(公元615~618年),秦琼东征至东海县,携带枣苗植于此地,名为长红枣"。
在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撰写的《打枣谱》内,还有关于山亭“长红枣”的叙述,表明长红枣在宋代已培育成为果形大、果肉厚、品质佳的生态型主栽品种。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巡视滕县,品长红枣口感甚好,遂拨大量资金鼓励滕县发展枣树。并将滕县长红枣上贡皇帝,万历赞誉道:滕县长红枣可谓天下第一枣,百果之王。《滕县志》记载,明万历13年(公元1585年),当地已有“山地之民千树枣”“山地之民皆仰食”之景象。明朝租税中规定,每年须交纳枣果钞六十七锭五贯四百二十文,1941年版的《滕县志》载:“枣梨东山随地种植,土人购之、转售江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还曾出现“店子的大枣、水泉的梨、徐庄的柿子上满集”的丰产景象。
枣俗
枣庄盛产大枣,与枣有关的习俗,随处可见,大红枣与民间习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枣晒干后,呈紫红色,象征着吉祥、富贵;又因为“枣”与“早”谐音,所以在枣庄地区,婚礼上都要撒红枣和栗子,寓意为“早立子”或“立子早”,希望婚后,新郎新娘早生贵子,早取功名。表达了人们朴素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和一种美好的愿望。同时。也为婚礼增添了许多情趣。在嫁女的嫁妆中,也常常放入一二枚大枣,以助喜庆气氛。《滕县志》记载,宋朝时期,当地人就有以枣作为男女订婚信物的习俗。
在其他岁时民俗中,也少不了大枣。五月端午节包粽子,人们习惯包上大枣,六月六蒸面鱼,鱼眼是必须用大枣来充当的,这既是一种点缀,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腊月初八,煮烧腊八粥,一定要放大枣,加了大枣的腊八粥,又香又甜象征着一年的生活甜甜美美。
枣庄盛产大枣,枣庄的枣食品也十分丰富。大枣加工后,可以做成各种食品像枣馍、枣糕、枣泥饼、枣煎饼、生力枣、枣汁…….
枣庄产枣,枣多了人们便生出很多吃枣的方法,主要有:
枣煎饼:枣煎饼为枣食品中的佳品。将红枣用磨磨细烙成紫红油亮的枣煎饼,极富地方风味特色。枣煎饼归属煎饼家庭中的新品种,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最早兴做枣煎饼的,是原齐村区西王庄乡和北部几个山区乡镇及原滕县(今滕州市)东部几个山区乡镇。山区所产的红枣吃不了,又运不出去,很多枣儿挂在树上自然干落,妇女们看到大批红枣掉落在地,
实在可惜,便拾些红枣试着同粮食掺在一起,放在石磨上细磨成糊子,能烙出紫红油亮味甜果香的煎饼,而只用红枣不添粮食,磨细烙成的净枣煎饼,味道更佳。
缸炉枣泥饼:系枣庄民间的传统小吃,此饼是用发酵面团,加枣泥,入缸炉烤制而成。缸炉枣泥饼的特点,饼面酥脆,饼内呈软浆糖状,饴糖香、桂花香、枣泥香兼有。饼的个头小,形美,色好,质佳,味香甜,热食最宜。
蜜枣糕:蜜枣糕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相传阴平镇上郭一带遭到一次特大的虫害,庄稼被害虫吃光。幸好,各家都贮存有干枣,便用稷子面和大枣一起蒸煮充饥。一时,枣香飘出数十里。从那以后,这一带便兴起用大枣和稷子面做年糕。
蜜枣糕主要以上郭的蜜枣和稷子面作原料,先把稷子面和成黏糊状,推入一只只碗内,稷子面糊只占碗的容积的三分之一即可,然后放上洗净的干枣,把碗再放入蒸笼内蒸煮,大约经过三十分钟左右,稷子面就发得满满一碗,这就成了香甜可口的蜜枣糕了。蜜枣糕虽然制作简单,却丝毫不乏诱人的魅力,红枣又具有补虚、定神、强壮筋骨的功效,这就更受到人们的青睐。
枣馍:每逢岁末,枣庄地区还有蒸大枣馍的习惯。家家户户都要蒸制大枣馍馍,以备春节祭祖上供和食用。馍馍形状是圆的,上面挑起七个孔,里面嵌入红枣,据说这是象征人的耳鼻眼口等七孔。
生力枣:将枣仁剔除放入花生米,再烘干,吃起来既香又甜。
我们八月十五吃的月饼,有些是枣泥做的。加上枣泥,不仅颜色好看,而且月饼甜酥可口。古往今来,枣泥月饼,源远流长。
大枣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维生素A、B2、C,微量钙、磷、铁等物质。从药理上讲,它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的作用。因此,有些药方总少不了大枣,人们饮用的八珍茶,其中一珍就是大枣。
枣是天然食补材料
补气养血:年老、消化能力尚可的人常吃,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滋补脾胃:若是上班族食用,能增强食欲、缓解紧张情绪。
养血安神:精神紧张睡眠不好的人,晚上泡一杯红枣茶,可以帮助入睡。
美白抗斑:红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环-磷酸腺苷,能够美白肌肤、祛斑、抗过敏的美容护肤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
红枣事能补血,却稍滋腻。这样痰湿偏盛,容易上火的人就注意不要吃。
红枣能治疗食少便溏,其中的粗纤维能帮助排便,却也不利肠道消化不好的人(便秘患者),这样反而会加重肠道负担。
总而言之,脾胃、气血虚弱可以用红枣补,但是湿热体质,消化道不好的人还是要斟酌。
在汉语成语中,有许多含有“枣”字的成语存在。含有枣字的成语有:
囫囵吞枣:亦作“鹘仑吞枣”,意为整个的、完整的、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混或学习时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让枣推梨:典出《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粟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后以“让枣推梨”为兄弟友爱的典故。
拔葵啖枣:葵是指冬葵,为我国古代普遍种植的一种蔬菜。语意为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祸枣灾梨:旧时多用枣木与梨木雕版印书,故以滥刻无用之书为“祸枣灾梨”。
除含枣的成语外,枣庄地区还流行着许多含枣的俗语,如:天天吃三枣,一辈子不见老;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小枣上满集;枣芽发,种棉花;等等。歇后语有“八月十五煮腊八粥——趁早(枣)”。
枣树浑身是宝,枣叶有清肝明目之功效。枣木坚硬,可供器具、雕版等材用。古代,用枣木刻板,印刷的书叫枣本。农村牛马拉的犁具、一些模具,大多是枣木做的。《诗经.豳风七月》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说明了栽培枣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沾化冬枣
产于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沾化冬枣果形呈扁圆形或圆形,果面光洁,成熟后分别呈现出点红、片红、全红,着色面颜色为赭红色。成熟的沾化冬枣皮薄肉脆、核小,口感甘甜清香,甜酸适口,食之无渣。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
大红枣也是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之一,它对刻画人物形象、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祖籍枣乡——山东省枣庄的贺敬之,他写的《白毛女》,歌词里就有“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心心向着共产党”。其歌声就像枣儿样甜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金秋时节,从农田到山坡,从公路两侧到平楼楼顶,到处晾晒着一色大红的长红枣,红枣绿树远山村庄相互映衬,独特美景美不胜收。
枣的功效与作用
降胆固醇、保肝护肝
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小乔木,稀灌木,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具有降胆固醇、保肝护肝等功效。
大枣是常用的一味药材,也是常吃的一个干果。大枣主要是入脾经、入胃经,既可以煮食,也可以入煎剂、入丸散,具体功效如下:
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本草纲目里谈到大枣入脾经的血分,因此这个药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同时可以治疗津液匮乏;
具有益气生津、调和营卫、解药毒的作用,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如进食少、没有食欲、大便溏稀、大便不成形;
用于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失眠,也可以用于妇女更年期烦躁、易怒这样病症的治疗。
降胆固醇:枣中的维生素P含量较高,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降胆固醇,还可以调节人体代谢。
保肝护肝:枣能提高体内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有保护肝脏、增强体力的作用。枣中的维生素C能减轻化学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并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血清总蛋白含量的作用。
透过各个时期的文献记载,结合仍然在民间婚礼中流行的用枣习俗,以及民间文学中流传的与枣有关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枣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其嬗变的大致脉络。枣文化的内涵演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民众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按照历史的先后,最早时期枣的文化意蕴主要与其发音有关,之后所演变出的不同文化内涵,无论是婚礼中的用枣,还是涉及道家长生不死的信仰,本质上说,它们体现出了中国人基本的生命观,于生则追求多子多福,于死则希望延年益寿,长生不死。